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包拓業報道)5月19日,2023“行進黃南看發展”全國網絡媒體青海黃南行采訪團走訪位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黃河段的搬遷新村——來玉村,感知黃河岸邊的故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玉”在藏語的意思是“大山的背后”,舊來玉村山高路遠,基礎條件薄弱,尤其是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四難”問題十分突出。針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問題,2017年,尖扎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尖扎灘鄉來玉村99戶380人搬遷到黃河邊。
如今的來玉村有著“黃河民宿第一村”的美譽。進入村莊,映入眼簾的是沿著河岸緩坡錯落有序排列著的16排99戶藏式民居,圍墻是統一的沙土色墻體,墻體上方與房檐銜接處采用絳紫色雙線勾邊裝飾。一排排屋頂光伏,正通過電線,將光伏電源源不斷輸送到電網。一條寬闊的瀝青路直通村邊的河岸,還連接著家家戶戶的庭院門口。
廣場、公園、觀景長廊、籃球場、兒童游樂園滿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黨群服務中心內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滿足了村民的精神需求。居住區、休閑區、辦公區和產業區有效區分,是來玉村新村建設的一大亮點,屋里安居、屋外就業,相對獨立的產業園區不僅滿足了村民的就業需求,也為來玉村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易地搬遷安置點,與尖扎縣另一個易地搬遷安置新村——德吉村一山之隔。正在冉冉崛起的來玉村,民宿、旅游、光伏、采摘、服裝加工“五大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來玉村駐村第一書記卓瑪才旦介紹,來玉村積極融入黃河、農耕、射箭等文化元素,以“統規自建”的形式,在來玉村修建了99套具有當地特色的藏式住宅,完善了水、電、路、訊等配套基礎設施,并修建陽光沙灘、休閑廣場等一系列旅游設施,引導10戶群眾發展農家樂,積極開展旅游和餐飲培訓,實現“開門是店、關門是家”,讓來玉村民背靠山水美景吃上了“旅游飯”。
來玉村每戶屋頂安裝7.8千瓦光伏設備,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為每戶每年帶來4000元以上的收益,讓群眾有了一份“陽光收入”。
用招商引資的形式,投資4000余萬元,在來玉村打造具有集江南、藏式風格于一體的高端民宿,將來玉村打造成為“黃河民宿第一村”。
流轉38畝土地發展采摘業,種植了梨、櫻桃、杏子、桃等10多種水果,既讓游客體驗采摘樂趣,又增加了群眾的收入。
為解決留守婦女就地就近就業,來玉村修建了服裝加工廠,并對留守婦女進行校服、工服等制作方面的培訓,如今已開始接單,目前已完成尖扎灘鄉480余套校服訂單。
如今的來玉村,正在以感恩黨、感恩政府的情懷,以“五大”產業為支撐,大踏步奔走在小康之路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