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芒種快要到了,河湟谷地風和日麗、鳥語花香。
漫步平安區沙溝回族鄉的道路兩旁,塊塊相連的油菜花田一眼望不到邊,陣陣沁人心脾的菜籽花香撲鼻而來,迷人的芳香和金燦燦的花朵吸引不少路人和游客前來賞花留影。
如今,沙溝回族鄉“合作社+大戶”“合作社+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農業種植合作形式悄然興起。
“這是我們去年試種成功的冬油菜品種,別看它個頭不高,可它全身都是寶,花可供人欣賞、菜籽可榨油、菜籽麻渣還可做肥料、秸稈可直接還田增加肥力改善土壤結構,這個品種一年還可以種兩茬,開花時間比常規油菜提前兩個月,可有效帶動鄉村旅游經濟。”石溝沿村鑫源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李新元邊走邊介紹。
李新元是石溝沿村出了名的“犟板筋”和“不認輸”。自2005年創業以來,他承包過大棚、賣過飼料,雖然吃過不少苦,但他從來不認輸。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近年來,李新元乘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東風”,從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成長為遠近聞名的民營企業家。截至目前,他已成功創辦平安海驛農牧場、鑫源養殖合作社等3家企業,成功帶領周邊群眾脫貧致富。
李新元說:“今年,我借撂荒地和非糧化整治的機會,擴大種植面積,流轉附近村莊140公頃土地,投資18萬元購置收割機、點播機、割曬機、打包機等設備。目前,46臺機械設備形成一條完整的種植收割生產線。今年,侯家莊村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運作下,依托股份經濟合作社和威思頓公司簽署了馬鈴薯種植收購合同,通過開展訂單農業,架起農民和市場間的橋梁,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開辟新渠道。”
今年推出的“青薯9號”具有抗旱抗病、豐產優質等特點,已成為侯家莊村馬鈴薯種植的首選,優質的品種+理想的產地,訂單農業收購+全程技術指導,為近60戶村民上了雙保險。
2016年,“80后”藏族小伙牛拉毛尖措籌資97萬元成立拉毛尖措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全省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牛拉毛尖措告訴記者,通過撂荒地整治,種植面積已達200公頃。現在,他擁有玉米青儲收獲機、自走式打藥機、青儲打包機、玉米覆膜施肥一體機、翻轉犁等50余臺機械,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規模化種植的能力。
牛拉毛尖措笑著說:“傳統種植方式用工比較多,高峰期每天用工達150人左右,管理難度大。通過機械化、規模化種植減少用工需求。同時,通過土地流轉讓更多的村民從傳統的種植方式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搞副業,增加收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