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提升社會救助保障水平、健全臨時救助機制、加大弱勢群體關愛力度
河北衡水多措并舉全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焦磊)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1247萬元,發放價格臨時補貼460萬元,設立118個鄉鎮(街道)會救助綜合服務窗口……今年以來,衡水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基本民生保障職責,不斷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全面排查掌握困難群眾救助需求,進一步暢通救助申請渠道,多措并舉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入冬以來,氣溫逐漸下降,衡水市民政局緊緊圍繞困難群眾急難愁盼,采取多項舉措兜底線、保民生,全力以赴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連日來,他們充分發揮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作用,在加大街面巡查救助力度的同時,組織動員村級組織、民政專干、社會救助協理員等力量,對分散供養人員、低保以及低保邊緣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眾進行走訪探視。并根據困難家庭的取暖方式,靈活采取費用減免、發放現金或爐具、取暖煤等御寒取暖物資的不同方式,幫助群眾解決過冬實際困難。此外,按照全省統一部署,開展福彩“暖冬助困”活動,為320名符合條件的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每人直接發放1000元資助金。
據衡水市民政局統計數據顯示,衡水市有保障的低保對象7萬人,特困人員2.1萬人。近年來衡水市不斷提升困難群眾保障水平,今年,城鄉低保人員平均標準分別達到約730元/月、457元/月,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達到約956元/月、596元/月。為低保特困人員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1247萬元,發放價格臨時補貼460萬元。此外,引導400余家社會組織實施鄉村振興幫扶項目超過300個,對接幫扶重病、重殘低保對象超過2200人。
重點聚焦老弱病殘等困難群眾辦事需求,衡水市加大社會救助審批權委托下放鄉鎮(街道)后的縣級監管力度,低保特困審核審批時限壓縮到30個工作日以內,急難型臨時救助實現24小時內先行救助、5個工作日內補辦手續。健全“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全市118個鄉鎮(街道)社會救助綜合服務窗口覆蓋率100%。建立居住地申報社會救助機制,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鎮救助范圍。
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面向因故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衡水市民政局積極上門對接,實行“點對點”救助幫扶或關愛服務,根據困難類型,通過直接發放臨時救助金、發放實物、提供轉介服務等方式,開展臨時救助。對申請辦理低保、特困期間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群眾,視情按照1-2個月的標準先給予臨時救助,及時緩解其生活困難。
加大社會弱勢群體關心關愛力度。衡水市持續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的同時,推進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跨省通辦”“全程網辦”,讓殘疾群眾辦事更加便利。開展“福彩助學”活動,為142名大學生、近300名低保家庭高中生圓夢校園。此外,冀州區、棗強縣積極探索未成年人保護“云承諾”、領導專家話未保、“陽光護未、愛滿儒鄉”、家長“心”課堂、“攜手落實兩法共護祖國未來”等一系列優秀經驗做法,為帶動全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質增效提供了經驗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