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發展農業經營主體 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積極拓寬用工渠道
衡水實施249個幫扶項目聯農帶農穩增收
河北日報訊(記者焦磊 通訊員郝賽軍)每天早晨,衡水市故城縣三郎鎮居召村脫貧戶居桂義都會早早來到農業園區的葡萄大棚,剪枝、施肥……看著葡萄架上抽出的嫩綠新芽,他越干越起勁。這兩年,該村規劃建設了農業園區,并積極引入農業幫扶項目,建起葡萄大棚,還種上了芥菜、香瓜等經濟作物。居桂義一邊剪枝一邊高興地向筆者介紹:“土地流轉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后,自己還能到園區上班,兩項收入一年就有近萬元。”
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村集體的腰桿硬起來。近年來,故城縣創新打造“黨支部+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銀行+保險”聯農帶農模式,截至目前,共帶動2600戶脫貧戶和110戶易返貧致貧戶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探索完善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引導農戶特別是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成為產業鏈、資金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參與者和受益人,是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衡水市健全聯農帶農機制,進一步加大產業幫扶力度,前三季度共投入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3.68億元,實施幫扶項目249個,讓脫貧戶深度參與其中,并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脫貧戶收入全部高于監測標準,高于12000元的達65%以上。
充分發揮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作用,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近日,衡水市出臺了《衡水市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實施細則》,在產業幫扶力度上“踩油門”,推動經營主體邁入良性發展軌道,為鄉村振興筑牢產業基礎。今明兩年,該市加大培育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農業經營主體力度,并根據規模給予適當生產補貼、穩崗補貼等。鼓勵農業經營主體在具備條件的村建設生產基地,引導經營主體與農戶通過訂單生產、托養托管、產品代銷、保護價收購等多種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參與到產業鏈中。
同時,各縣市區圍繞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充分發揮中央、省直部門定點幫扶、縣際間結對幫扶、“萬企興萬村”行動等幫扶機制作用,推動科技研發、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主體向園區集中,強化脫貧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交流合作,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脫貧地區產業發展。探索建立農、科、教、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型農業推廣模式,用先進技術引領現代農業發展,采取多種措施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
該市還積極推動經營主體通過拓寬用工渠道、擴大用工數量、規范用工方式,建立與農村勞動力的利益聯結,穩定增加農村勞動力工資性收入。鼓勵鄉村工匠自主創業,領辦創辦特色企業,發揮其促進就業、帶動增收的作用。引導就業幫扶車間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穩定就業。同時,積極發展“農業+文化”“農業+旅游”“農業+教育”“農業+康養”等融合發展新業態,為農民創造更多就業增收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