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營商環境一流,我們來對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福汽車照明落戶獻縣的背后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獻縣經濟開發區的來福汽車照明集團滄州有限公司,只見流水線有條不紊地運轉,工人們搬運、裝卸、操作,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以來,我們每天都是滿負荷生產,沒有一天因疫情而停工,這都多虧了獻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來福汽車照明集團滄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亮說。
來福汽車照明是一家從雄安新區搬遷而來的汽車照明企業,項目總投資10.22億元、占地339.7畝。“獻縣項目建設速度真了不起,我們這個項目從開工建設到試生產僅用了6個月時間!”楊亮介紹,目前,公司的LED、汽車燈泡、燈具、注塑、模具等車間生產勢頭良好。今年前三季度,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65億元,納稅1364.61萬元?!斑@里的營商環境一流,我們來對了!”楊亮說。
獻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承贊介紹,今年以來,各地疫情突發,為保障來福汽車照明正常生產經營,獻縣將其納入白名單企業,由一名正縣級領導干部包聯,協調解決疫情期間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保障企業用工,獻縣疫情臨時管控期間,開發區協調相關部門將封控在家的116名無風險企業員工,核酸檢測正常后,統一乘車送至來福汽車照明,居廠全力生產。同時,開發區還協調來福汽車照明和信譽樓等保供單位對接,確保企業職工生活物資供應。
在地理區位和交通條件上,與周邊乃至更大范圍內的縣市相比,獻縣并不占優勢。在眾多競爭者中,來福汽車照明緣何相中了條件并不算出眾的獻縣?
楊亮坦言:“我們看中的是獻縣服務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軟實力,一如疫情期間我們感受到的來自獻縣縣委、縣政府的溫暖,讓我們受益匪淺?!?/p>
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戰略機遇,獻縣堅持“通過后天努力克服先天不足”的思路,從增強招商引資軟實力入手,培樹自己的招商優勢。
保定來福汽車照明集團位于雄安新區,是一家專門生產LED照明產品的河北省百強優秀民營企業,年納稅4000多萬元,業務在全球排名前三。這樣一家體量大、效益好的企業,成為各地爭搶的目標。企業外遷選址一度達到十來家。
2018年3月,曾位于雄安新區、擬落戶獻縣的天安紡織公司總經理李樹軍來獻縣考察選址,被獻縣招商熱情所感染,便向獻縣推薦來福照明集團項目。得知來福集團要搬遷的信息,時任獻縣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去企業招商洽談,誠邀其來獻縣考察。
來福集團董事長楊利亞被獻縣的誠意打動,同意赴獻縣考察。在對獻縣半個月的考察過程中,楊利亞自行帶人對獻縣進行了一次“暗訪”,通過咨詢落地的燕京啤酒等企業負責人和縣城門店負責人,了解獻縣的營商環境。他們都對獻縣的營商環境點贊,大伙說,來了獻縣地兒,就是獻縣人。
來福汽車照明有了落戶意向后,獻縣迅速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縣開發區、審批、發改、住建、國土、稅務等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專門負責該項目的洽談、簽約、落地、審批等事項。在來福汽車照明簽約后,工作專班對照公司提供的進度表,明確了部門責任和辦理期限,第二天,交給了楊利亞。他極為驚訝:“這樣高效的工作,我在國內近10年來還是第一次見到。”
然而,由于來福汽車照明項目體量較大,加之項目方對規劃方案和施工方案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直到2019年10月,才最終敲定施工圖設計和審圖工作。這時,距離雄安新區規定的必須于2020年12月底前搬遷完畢的時間節點僅有14個月時間。
前期手續跑辦全面發力。開發區負責人幫辦代辦,確保項目手續跑辦實效;在項目掛牌期間,全部按照項目審批程序,進行模擬演練,找出不足,及時調整修改;并聯審批,在項目手續跑辦過程中,用地規劃許可、不動產證、建設規劃許可、施工許可、資料資源共享;微信群24小時辦公,項目負責人,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主要部門“一把手”,項目包聯人員全部進群待命,及時解決新建項目遇到的各種難題……
正當項目建設即將啟動之際,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定項目計劃,直至2020年3月份,項目才得以正式開工建設。為把失去的寶貴時間彌補回來,獻縣各級各相關部門主動為項目統籌做好疫情防控方案,并竭盡所能為項目建設提供一切服務。
項目在施工進場初期,規劃施工臨電為250千伏安變壓器,但在實際使用時,遇到電量不足的問題。開發區第一時間協調縣電力局,通過綠色通道迅速增容至1000千伏安,保證了施工用電。在項目施工階段,開發區著力做好金融保障,為其貸款1.3億元,保證了其施工資金需求。
2020年3月下旬,項目完成開槽,驗槽環節需要設計單位技術人員參加,但項目設計單位遠在上海,技術人員因為疫情防控不能前來獻縣,經獻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與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會商,創造性地采取遠程視頻參與的方式,組織完成了驗槽工作,避免了延誤工期。在各方面的“保駕護航”下,工程進度按照施工計劃分毫不差地向前推進,創造了從開工建設到竣工驗收用時100天的獻縣項目建設新紀錄。
為解決來福汽車照明用工問題,獻縣依托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資源,為來福工業園在全縣招聘有志青年200余人,赴容城老廠區進行先期實訓,待獻縣廠區投產后,隨即轉移至獻縣工作,解決了該項目原有部分職工不愿外出就業的問題。
項目搬遷時,由于設備較多,部分設備超寬超長,開發區及時協調交通、公安等部門,開辟了運輸綠色通道,保證了項目順利搬遷。因項目急需生產,開發區協調縣環保、市場監管等部門制定了試生產預案,保證了其產品的生產及市場的供應……
細致入微的“保姆式”貼心服務,造就了獻縣項目建設的“來福”速度。(河北日報記者張近情、戴紹志)
關鍵詞: 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