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優質企業培育、數字賦能、科技創新、強鏈補鏈、金融助力
保定五大行動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河北日報訊(記者寇國瑩、李連成)保定市縣域特色產業積淀深厚。2022年12月24日,該市立足基礎優勢、瞄準未來方向,召開推進縣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實施優質企業培育等“五大行動”,以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大項目帶動、大企業引領為導向,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在市場引領和政府推動下,保定市縣域特色產業從“一鄉一品”“一縣一業”,逐漸向特色產業集群轉變,并成長為支撐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目前,全市共有縣域特色產業集群27個,其中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同時擁有中國藥都、中國箱包之都、中國紡織之鄉、中國雕刻之鄉等國家級榮譽稱號14個,在去年全省縣域特色產業振興工作考核中位居全省第2名。
實施優質企業培育行動。堅持“抓大、扶小”統籌發力,加快壯大縣域特色產業發展企業梯隊,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升巨”“巨上市”,打造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2023年培育“領跑者”企業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0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家、國家“小巨人”企業5家以上,“小升規”企業100家以上。
實施數字賦能行動。深入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平臺”融合發展,加快推動食品、紡織服裝、醫藥、建材、橡膠、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車間、設備數字化及智能化改造,加快推進產業集群內企業上云。2023年底,高陽紡織、安國中藥、徐水吊索具、高碑店節能建筑等特色產業集群實現數字化改造,推動4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打造省級數字化車間5個,建設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2家。
實施科技創新行動。通過揭榜掛帥,開展科技攻關,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支持鼓勵企業采取“院所+企業”“自建共建”等多種模式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引導“領跑者”企業、“小巨人”企業建立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
實施強鏈補鏈行動。各縣(市、區)圍繞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鏈圖譜,梳理領航龍頭企業、重點配套企業、主要服務機構,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思路,精準招商,延鏈補鏈,完善上下游配套,推進產業鏈融合發展。
實施金融助力行動。金融、發改、工信、科技等部門加強與金融機構溝通聯系,認真梳理企業融資需求,積極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各縣(市、區)積極與產業基金對接,持續開展企業上市蝶變行動和“金種苗”專項行動,加強企業上市輔導培訓,加快企業上市步伐。2023年,爭取特色產業集群內1至2家企業在主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