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晴朗的冬日,天空湛藍,溫暖的陽光灑向湖面。此刻的衡水湖正熱鬧非凡,“咿呀”的鳥叫聲此起彼伏,成群結隊的大雁、綠頭鴨、斑嘴鴨展開雙翅自由地翱翔,鳥兒們歡快地鳴叫著、嬉戲著,讓冬日的衡水湖盡顯勃勃生機。
前不久召開的河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抓好生物多樣性保護,打造更多“‘候鳥天堂’”。近年來,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于這一理念,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使衡水湖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這里成為名副其實的“候鳥天堂”。
據介紹,衡水湖是全球9條國際候鳥遷徙線路中“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線”上的重要中轉站,被譽為“京津冀最美濕地”。
為保護好這塊濕地,衡水濱湖新區搬遷了周邊企業和沿湖各類建筑,封堵了所有的入湖排污口,徹底清除圍堤圍埝養殖,休漁期也從7個月延長到9個月。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創新了以鳥類棲息為核心的保護模式,在鳥類繁殖季節,將衡水湖小湖隔堤進行封閉式管理,控制人為因素干擾;在保護區范圍內種植小麥等農作物,為鳥類提供豐富充足的食物。同時,引入“近自然”修復理念,通過開挖水塘、引蓄水源、植被修復等多種措施,逐步改善生態環境。
自然環境的逐步修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兒棲息,這些小精靈紛紛把衡水湖當作它們的家。據統計,衡水湖鳥類種群已經由建區時的283種增加到了332種,保護區的昆蟲種類也由原來的535種增至757種。如今的衡水湖,水清岸綠萬鳥云集。在這里,你能看到從俄羅斯長途遷徙過來的大雁,也能見到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還能欣賞到讓人嘆為觀止的“鳥浪”奇觀。
“最近幾年,來衡水湖越冬的鳥的種類逐年增加,種群數量正趨于穩定。”說起衡水湖的鳥兒,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局監測科科長張余廣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目前在衡水湖越冬的鳥類大約有60種,總數約6萬只。“每天傍晚,綠翅鴨、羅紋鴨等鴨類在湖面上像波浪一樣變幻陣形飛行,場面壯觀令人稱奇,被形象地稱為‘鳥浪’。”
生態環境的改善也帶來了更多的生態效益。即使在冬天,也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游客享受衡水湖的自然風光,還有越來越多的村民扔下漁網吃起了旅游飯。
據衡水濱湖新區黨群辦常務副主任李保安介紹,下一步,該區將堅定不移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同時依托景區打造集生態休閑、研學體驗和體育康養等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未來,衡水湖不但會成為更多鳥兒的家,還能讓湖區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生態紅利。
策劃:劉成群、王麗平、龐超
統籌:陳紅梅、劉麗普
文字:盧偉麗
制作:周國梁、吳梓睿、齊媛媛
出鏡:張睿嘉
特約通訊員:王鐵良、張素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