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盧偉麗
兔年春節,我是在婆婆家——河南固始縣的一個小鎮上度過的。
固始縣地處河南東南部,與安徽交界。由于氣候溫暖濕潤,雖然時值冬天,但墻角河邊仍能看到碧綠的小蔥、蒜苗和花朵一般的黃心菜。生機勃勃的菜蔬,與小河里潺潺的流水,構成鄉村一道靜謐而美麗的風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同中國大多數農村一樣,張老埠鄉的春節也因眾多游子的歸來,顯得格外熱鬧。樓前、路邊都停滿了汽車,其中不乏奔馳寶馬這樣的豪車。除了河南的牌照,還有“蘇”“浙”“粵”的。
街上,年輕人的身影也多了起來。走不了多遠,就能碰見許久不見的熟人,馬路邊攀談幾句,說說各自的近況。超市也迎來一年中顧客最多的時刻。從外地剛剛歸來的人們,放下行囊就來到超市,給老人孩子買年貨。
鄉里唯一的ATM機前也排起了長隊,臘月二十九晚上,盡管天色已黑,但取錢的人仍絡繹不絕。這些很久不用現金的人,回到老家都變得出奇地有耐心,愿意安靜地排半個小時隊,取一沓嶄新的鈔票,給孩子老人裝滿紅包。
團聚是春節永恒的主題,而美食不可或缺,用來慰勞一年的辛苦打拼。
一進臘月,家家戶戶留守的老人就開始買肉殺雞宰鵝,制作臘貨,為春節做準備。臨近年根兒,鄉里的集市更迎來旺季。裝在籠子里的雞鴨,在大盆里吐著泡泡的鯽魚,搖頭擺尾的黑魚鲇魚黃鱔,還有碧綠的青菜、沾著泥土的荸薺,都整齊地擺在集市兩邊,在主人的吆喝聲中等待回家過年的人們的挑選。
每家每戶都會買幾條活魚養著,想吃的時候宰上一條。說起吃魚,固始人的烹飪方法獨具特色。不清蒸也不紅燒,而是把魚剁成塊,再裹上雞蛋汁和面粉煎個半熟,然后加水和小蔥清燉。燉好的魚香氣撲鼻,湯鮮肉嫩,好吃到讓人不想停下來。
春節的餐桌上,少不了冒著熱氣的酒精鍋子里燉好的雞鴨魚肉,各種臘貨青菜,再來一盤剛剝好的荸薺。許久不見的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濃濃的親情氤氳在空氣中,讓人放松又溫暖。
春節是團聚的日子,我見到了很多為生活而努力奮斗的人們。
老舅家的兒子今年高三,每天堅持長跑,假期空閑還不忘復習文化課,他想靠自己的體育特長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三舅家的兒子已至而立之年,兩個孩子的父親,但為了考公務員,每天奮戰到凌晨。
道友二爹正忙著跟銀行談貸款,他打算開一個甲魚場。雖然已經63歲,但道友二爹干勁十足:“甲魚場如果賺了錢,我打算給孫子在縣城買套房。”來運老爹雙喜臨門,他的養雞場賺了50萬,在長安大學上學的兒子以全系第一的成績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他滿懷信心地規劃新的一年:“今年得緊盯市場,如果行情好,我就擴大養殖規模,爭取多掙點錢,把貸款還完!”
親戚們在聊天中提到,信陽火車站附近的一家牛雜面館,老板原打算初五一早就回家過節,因為生意紅火直到初五晚上還在營業。固始縣城一家小有名氣的雞湯面館,老板打破慣例,正月初四就開門營業。老板說,今年回家過年的人多,好多老顧客打電話,他就提前開門了。“早開門討個好彩頭,希望新的一年能賺得更多!”
嶄新的一年,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