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風云變幻、氣象萬千。小到增減衣物,大到生產經營……氣象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2月10日是國際氣象節,你對它了解多少?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有哪些?經久流傳的氣象諺語表達著怎樣的民間智慧?博大精深的中國古詩詞與萬千氣象完美結合,又會碰撞出怎樣的“中國式浪漫”?一起來了解下吧!
●國際氣象節的起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際氣象節的發起人是法國人,1991年2月10日,在法國巴黎附近的一個叫依西·雷莫里諾的地方舉辦了第一個國際氣象節。
●我國最早的氣象臺
我國最早的氣象臺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匯觀象臺。不過,當時的天氣預報只有“全國風向不定、天氣多變、可能有雨”等既模糊又簡單的內容。
1980年7月,中央電視臺播報了我國第一次電視天氣預報。
●你認識這些天氣符號嗎?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以下簡稱預警信號),是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向社會公眾發布的預警信息。預警信號由名稱、圖標、標準和防御指南組成,分為臺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沙塵暴、高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霾、道路結冰等。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總體上分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四個等級 (Ⅳ、Ⅲ、Ⅱ、Ⅰ級),分別代表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同時以中英文標識,與國家的所有應急處置等級和顏色保持一致。
↓↓
平時,我們要多關注天氣并了解預警信號背后的意義。人們看到最低一級的預警信號就要注意出行安排了。隨著氣象預警信號的提高,人們應做出相應的防范準備,切不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氣象諺語里凝聚的民間智慧
天氣諺語往往來自“民間高手”思想和智慧的“眾籌”,從側面反應了天氣與人們生產、生活間的密切聯系,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和指導意義。一起來看看隱藏在諺語里的那些“天氣預報”。
↓↓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就來到”——在夏天下大雨之前,一般氣壓會降低,而燕子、蛇這些小動物,對氣壓降低反應很敏感,它們亂飛亂跑,這就意味著要下大雨了。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出現朝霞表明大氣中水汽過多,西方的云雨即將到來;出現晚霞的時候,表明云雨移到東方,天氣將轉晴。
>>“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晴轉陰雨之前,空氣水汽和塵埃增多,陽光中除紅色光外,全部發生散射,太陽光呈現“胭脂紅”,預示風雨將至。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看到天上有鉤狀的云,表示未來幾天將會下雨。鉤鉤云氣象上叫做鉤卷云,它的出現表示將要下雨。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天空若出現鯉魚斑一樣的云塊或云條,那么將是晴好、日照強烈的天氣。
>>“日出東邊白,雨停云消散”——如果云層裂開,天邊白里透光,天頂開有霧氣,便是天氣晴好的征兆。
……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及“二十四節氣”,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智慧結晶,二十四節氣鋪陳著中國人數千年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畫卷,歷久彌新。
《二十四節氣歌》中有記: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冬去春來,寒暑更迭,二十四節氣循環更替,萬物生長,生生不息。
●詩詞文賦中的“萬千氣象”
氣象是自然現象,也是文學所反映的重要對象和內容之一。在諸多中國古典詩詞歌賦中就蘊藏著大千世界的氣象萬千。它們既不失氣象知識的準確性,又以獨有的方式表達著唯美的“中國式情懷”。
>>詩人筆下的雨,可以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和風細雨,如一位江南女子細柔溫潤,也可以是“風怒欲掀屋,雨來如決堤”的狂風暴雨,像一位北方漢子豪邁奔放。
>>詩人筆下的風,可謂讓人歡喜讓人憂,歡喜的如“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憂傷的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八月風高秋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吹落了萬紫千紅的花簇,吹亂了羈旅詩人的思鄉情懷。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現的則是冷風過境,先刮風后下雪的凄美景象,意境深遠。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的詩詞傳唱千古。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情況卻截然不同,這便是對對流雨最真實的寫照。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描述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這一特點,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一的現象。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農歷五月正值仲夏,江城梅花花期已過,而地處西北邊塞的天山仍舊積雪覆蓋,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之疆域遼闊,內地與塞外氣候差異之大。
2月10日——國際氣象節
就讓我們
在經典詩詞里
領略、感悟古人筆下的萬千氣象
· 風 ·
▼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 雨 ·
▼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 霧 ·
▼
《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云無覓處。
新華社發(余富全 攝)
· 霜 ·
▼
《蒹葭》(節選)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新華社發(李建新攝)
· 露 ·
▼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 雷 ·
▼
《雷》
唐·杜甫
巫峽中宵動,滄江十月雷。
龍蛇不成蟄,天地劃爭回。
卻碾空山過,深蟠絕壁來。
何須妒云雨,霹靂楚王臺。
(縱覽新聞客戶端綜合新華社、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科普中國、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報、中國氣象等 編輯:閆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