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北日報訊(記者郝東偉 通訊員張建學)春日時節,安平縣一望無際的田野上,河北京安生物能源沼氣電廠特別顯眼:十座高高聳立的綠色柱體是厭氧發酵塔,巨大白色球體是儲氣柜……
在廠區的原料堆放區,堆滿了農作物秸稈。“這些都是我們收購的。每年秋收的時候,也是我們收購秸稈最忙的時候。”河北京安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沼氣事業部總經理耿琰說,通過厭氧發酵罐,農作物秸稈與畜禽糞污混合發酵,產生沼氣,沼氣發電并入國家電網,沼氣提純生物天然氣并入燃氣管網。
安平縣京安現代農業園區,年產種豬8萬頭,出欄商品豬26萬頭。這么大的養殖規模,走進園區卻看不見一點兒糞污的蹤影,也聞不到異味。原來,園區內養殖場的豬舍地下都預埋了管道,糞便直接輸送到沼氣電廠。河北京安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創了“畜禽糞污—沼氣—電—熱—有機肥—農作物—飼料—養殖”綠色農業生態循環模式,豬糞、廢水和秸稈等廢棄物被有效利用,搖身一變成了寶貴資源。
安平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耕地面積49.7萬畝,主要農作物秸稈理論資源量25.06萬噸,可收集秸稈資源量21.48萬噸,其中玉米秸稈可收集量12.28萬噸,小麥秸稈可收集量8.86萬噸。
農作物收獲后,剩余的大量秸稈該如何處理?安平縣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收儲運組織參與+種植戶配合”的四方受益運行模式,將可收集利用的秸稈,打捆后運輸到京安股份公司,實現秸稈資源化利用,不僅帶動了一個產業發展,還增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農戶的收入,讓“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
“通過秸稈資源化利用,我們不但解決了畜禽糞污和秸稈燃燒帶來的環境問題,還滿足了園區自身的能源需求,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綠色能源。”耿琰介紹,他們一方面將秸稈粉碎后與養殖糞尿聯合生產沼氣,沼氣進行并網發電,燃燒產生的余熱對發酵罐進行增溫,通過能源化利用增加企業效益,同時產熱自用降低企業成本;另一方面,將秸稈作為沼渣添加的輔料,經高溫好氧發酵等工序生產有機肥,通過有機肥施用,減少化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目前,河北京安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沼氣提純生物天然氣項目,年消耗秸稈7萬噸,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年消耗秸稈28萬噸。通過項目帶動,形成了全產業鏈的可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對安平縣域內的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實現了整縣全量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