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萌動,沃野復蘇
動人心弦的“交響樂”奏響燕趙大地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
(資料圖)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這躍動的音符中
越來越多時尚的“新農人”
“填詞譜曲”,逐夢鄉野
唱響“新農經”,賦能新型農業
新觀念、新技術、新活力
……
田間地頭充斥著滿滿的“科技范兒”
燕趙沃野成為了施展才華、大顯身手的廣闊空間
在泥土的芬芳中
這些有新知、有理想、有干勁的年輕人
為農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廣闊沃野,大有可為
一起去看看,田間地頭“最靚的仔”
如何在鄉村振興的泥土中播下新希望
↓↓
張莎莎:撫育2億株秧苗的“巾幗新農人”
2023年2月17日,張莎莎在育苗棚內查看秧苗長勢。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張莎莎,河北省肅寧縣綠苑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015年回到家鄉,張莎莎與愛人干起了蔬菜育苗和蔬菜新品種引進、示范、推廣工作。8年來,她細心鉆研,從育苗到定植,一路成長為被客戶認可的行家里手。出苗量從2014年的1億株增加到如今的2億株,吸納社員600余名,客戶遍及北京、天津、河北等14個省市……“巾幗新農人”逐夢燕趙沃野。
↓↓
張向甫:溫室大棚里上演“多肉的春天”
張向甫正通過直播銷售多肉植物。新華社視頻截圖
在河北省曲周縣臨堂村,張向甫在多肉植物種植基地通過直播銷售多肉植物。2022年3月,他租了3個智能化溫室大棚,開始種植多肉植物。同年8月,他注冊成立了商貿有限公司,依托電商拓寬銷售渠道。這位90后返鄉“新農人”在溫室大棚里上演“多肉的春天”。
↓↓
邢艷麗:葡萄園里“念新經”
邢衛彬和女兒邢艷麗在查看葡萄品質。(受訪者供圖)
邢艷麗是秦皇島市盧龍縣鐵莊村綠佳家庭農場的“當家人”。2014年大學畢業,邢艷麗回村和父親一起經營葡萄園。給每串葡萄佩戴二維碼,線上營銷、線下采摘,高品質葡萄遠銷西藏、云南、上海等地。如今,在父女倆的努力下,30多年的葡萄園成為集葡萄苗木繁育、葡萄種植、釀酒、鮮食葡萄采摘和農產品銷售于一體的家庭農場,種植規模近200畝。
↓↓
高任遠:要讓盧龍甘薯“叫響”全國
高清喜和高任遠父子在挑選鮮食甘薯。(受訪者供圖)
23歲的高任遠是秦皇島市盧龍縣夾河灘村人。2021年一畢業,高任遠便加入了自家公司,隨父親搞甘薯種植。回到農村,讓所學有所用。改造甘薯地,實施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灌溉,嘗試電商銷售……高任遠一步步改造自家農田。目前公司種植規模3500畝,年鮮薯供貨量達1萬噸。高任遠的目標是:把高品質甘薯銷往全國各地,要讓盧龍甘薯“叫響”全國。
↓↓
李寧、李康:“山藥兄弟”在家鄉農業電商的荒漠里種下希望
長城網視頻截圖
來自河北高陽的“山藥兄弟”李寧、李康從2012年開始做高陽特產麻山藥的批發,趁著電商起步,李寧搶先注冊了一家網店。短短幾年,兄弟倆便把網店做成了“頭部商家”,家鄉3000多戶農民都跟著種上了麻山藥。最近,他們正計劃建廠做山藥深加工,帶動更多鄉親致富。
↓↓
武瑞娜:希望帶動更多農民科學種植
2023年1月26日,武瑞娜在蔬菜種植大棚采摘。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2018年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后,90后女孩武瑞娜回到家鄉,成為邢臺市南和區賈宋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技術員。她結合所學專業,專心研究蔬菜育苗培養等農技知識,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特長,她希望帶動周邊更多農民一起從事高效綠色農業生產,利用現代化農業技術進行科學種植。
“新農人”返鄉創新創業
反哺眷戀和熱愛的鄉村
在帶動當地就業、推動農產品品牌化的過程中
成為了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嶄新力量
鄉村“新農人”,振興“新希望”
美麗鄉村充滿無限可能
(河北新聞網綜合新華社、長城網等,編輯/閆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