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外賣小哥佩戴紅袖章后,可進入商家后廚查看食品加工制作、環境衛生、清洗消毒等情況,現場糾正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并可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反饋。近來,多地市場監管部門推出食品安全監管新舉措,讓外賣騎手擔任食品安全監督員,更好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如今,外賣在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和豐富多樣用餐體驗的同時,也常常引發關于食品安全的質疑與審視。如何更好監管外賣安全問題,已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熱點話題。
外賣騎手作為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足跡幾乎遍布各個餐飲場所。食材是否新鮮、加工是否安全、環境是否衛生等,他們可以“一眼見”,能夠進行常態化監督。而且,這種時常在線、就在身邊的“移動探頭”,對商家是一種有力的震懾,能夠倒逼其把食品安全責任落到實處。
外賣員當監督員給食品安全多了一重保障。不過,食品安全監督是一項技術活,食品監督人員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為了讓外賣員當好食品安全監督員,有的地方加大了對外賣騎手的培訓力度,為他們詳細講解監督流程,普及食品安全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通用衛生規范等,提升他們食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讓他們練就“火眼金睛”。這對于更好發現問題,進行更有效監督提供了可靠保障。
需要關注的是,外賣騎手是介于消費者和商家的第三方,要保證他們積極有效參與,需要像有的地方那樣專門出臺規定,對包括騎手在內的食品安全監督員進行積分管理,并與評獎評優掛鉤,有效激勵他們進行監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外賣騎手對商家進行食品安全監督,某種程度上是在“挑刺”,如何確保他們不被商家刁難和報復,確保相關監督正常開展下去,還需要有關方面作出更妥帖的制度安排。
食以安為先。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有賴于加強社會監督和監管執法,也需壓實商家和平臺主體責任。外賣員當監督員的舉措多一些,不斷構建嚴密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就能讓人們吃得更安心、更放心。(文/許君強 圖/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