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開欄的話
近年來,河北省各地廣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不斷發展壯大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為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營造“人人爭當志愿者,人人參與志愿服務”的濃厚氛圍,河北日報從今日起推出“我的志愿服務故事”專欄,講述廣大志愿者的感悟和心聲,敬請關注。
我叫王成東,今年59歲,是滄州市新華區小趙莊鄉吳官屯村黨總支書記,也是新華區大運河愛心志愿協會的名譽會長。我小時候常常聽大人講雷鋒的故事,從這些故事里,我了解了雷鋒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一直把雷鋒當成自己的榜樣。
1986年,我從部隊退役,后來開了一家醫療廢棄物處置公司,又搞起了種植養殖,日子漸漸好了起來。有了能力,我就堅持盡己所能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資助貧困學生、義務獻血、請全村老人吃“孝心敬老宴”等,我熱心組織參與各種志愿服務活動,也把志愿奉獻作為踐行入黨誓詞的實際行動。
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我越來越覺得應該把公益當作一項事業來做。2006年10月,我發起成立了滄州市新華區大運河愛心志愿協會。后來,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協會發起成立了滄州市民間河湖長行動中心,這是針對運河的環保公益項目之一,以保護水資源、治理水污染、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
讓更多人加入保護大運河的隊伍,協會還聯合南皮愛心協會、青縣快樂陽光愛心協會等,共同開展運河巡護凈灘公益活動。目前,大運河愛心志愿協會已帶動各縣市區30余家民間公益組織加入民間河湖長公益行動中來。
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和其他志愿者在一線巡護運河,我也常常到運河沿線的村莊進行保護運河宣講。在我的帶動下,兒子王曌宇也成為大運河愛心志愿協會的一名志愿者。兒子的加入,也讓我們的巡河體驗了一把“高科技”,他精通無人機操作,通過操控無人機在空中拍攝運河河面及周邊的影像,實時傳輸到可視設備上,大大提高了巡河的效率。
在我們志愿者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運河水越來越清澈,運河周邊環境越來越潔凈。2019年,大運河愛心志愿協會被團中央授予第九屆“母親河獎”綠色團隊獎,成為河北省唯一獲此獎項的社會公益組織。
這兩年,運河畔游客越來越多。我倡議,大家都要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讓滄州的“母親河”越來越干凈,越來越美麗。(口述/王成東 整理/河北日報記者劉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