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萬物榮發!“封印”了一個冬天的身體也正待“喚醒”。春季運動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強健體魄的重要途徑。那么,春天來了,如何進行科學運動,如何選擇合適的強度,運動前后又該注意些什么呢?來吧,一起“叫醒”我們的身體,這份春季運動“寶典”,請收藏!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季運動好處多
一年之計在于春,適當運動是恢復身體狀態的良方,不僅能提高身體機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加快新陳代謝,增強骨關節力量。
1.提高免疫力:初春氣溫回暖,參與適量的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2.改善人體血壓:在運動過程中,血管的通透性會增強,血液的黏稠度會下降,有利于調節血壓。
3.調節情緒:春季日照時間增長,陽光中含有大量紅外線和紫外線,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度。
4.提高肺活量:春節天氣漸暖,在舒適的溫度下運動可以有效提高肺部的氣體交換律,從而提高肺活量。
●春季運動需注意
由于目前冬春交替天氣依然寒冷,人體體表血管遇冷收縮,血流緩慢,肌肉的黏滯性增高,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降低,易發生運動損傷。所以,春季運動要把握循序漸進原則,以恢復身體機能為主要目的,不建議做過分劇烈的運動,以免造成肌肉拉傷或關節損傷等。
運動前先熱身。做原地踏步、抬膝、轉腰、舉臂、伸展等動作,以增加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避免拉傷。
初春時節,氣溫變化較大,運動時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著涼感冒。
春季氣候較為干燥,運動中又會大量排汗,所以此時鍛煉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健身貴在持久,因而要合理選擇喜愛的健身項目,讓自己能夠長期堅持,才能達到目的。
春季運動以微微出汗為宜,鍛煉結束時要立即把汗擦干,換上干凈保暖衣物,以防著涼。
任何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體育鍛煉的人都應選擇現實的、適合自己當前生活方式的鍛煉,控制好強度和時間,運動后一定不要忘了放松和休息,注意日常飲食。
●適合春季的養生運動
不同運動階段,不同年齡階段的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運動計劃,進行不同運動量的鍛煉。
春天運動,舒緩筋骨,吐故納新,可以這樣選擇。
【快走】
河北日報通訊員 聶長青攝
【慢跑】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騎行】
河北日報記者 田明 攝
【登山】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跳繩】
新華社發(劉東岳攝)
【打球】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做操】
新華社發(湯德宏 攝)
【打太極】
資料圖 史晟全
【放風箏】
新華社發(陳緒開攝)
對于工作生活忙碌的人們來說,嘗試步行和騎自行車去上班或上學,不失是個好方法。
河北日報記者 師源 攝
●春季運動要堅守原則
春季運動養生的原則是“小運動、漸進式”,以恢復身體機能為主要目的,運動前應做足熱身運動,讓肌肉和韌帶得到充分的放松。專家建議,春季運動時應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
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掌握最佳運動時間
早晨:日出之后
春季鍛煉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日出之后,日出之后植物能夠很好地進行光合作用,空氣中含氧量增加,可以呼吸到更多的新鮮空氣。
傍晚:17:00-19:00
研究表明,人體機能從14:00開始上升,17:00至19:00達到最佳,這個時段很適合鍛煉。
不負春光,不負己
跟上健康的腳步
快快運動起來
讓身體盈滿“春天的活力”
(綜合自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科普中國、健康中國等,編輯/閆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