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縣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問診把脈”
因苗施策 精準春管
(資料圖片)
節氣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3月17日,元氏縣南因鎮董堡村的麥田一望無際。站在田間地頭,記者遠遠地就能看見元氏縣佳農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師素敏忙碌的身影。
“春季是小麥需水需肥的高峰期,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期,春管一點兒也不能馬虎。”師素敏是當地聞名的種糧大戶,今年種植了2160畝小麥。這段時間,她幾乎天天往地里跑,查看小麥長勢及病蟲害發生情況。
麥苗長勢咋樣?蹲在麥田里,師素敏拔出一棵麥苗輕捻分蘗。“你看,這是典型的壯苗,共有5個分蘗。分蘗多,抽穗多,將來收成就高。”師素敏說。
跟著師素敏行走在田間,記者注意到,合作社西邊的一片麥田,麥苗長勢明顯偏差,高矮粗細參差不齊。
“這跟剛才的壯苗,差別怎么這么明顯?”記者問道。
師素敏告訴記者,這片麥田大概有300畝,去年遭遇低溫發生了凍害。不過,面對這樣一片麥田,她似乎并不著急。
“有專家專門來‘看診’,我只管放心種地、做好管理就行。”師素敏所說的專家,是元氏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耿麗艷。
連日來,元氏縣組織農技人員分區包片深入田間地頭,調查小麥播期、播量、種植品種、管理措施等,結合現場分析查看苗情長勢情況,針對不同苗情指導農民科學精準抓好田間管理。
當日,耿麗艷來到元氏縣佳農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受凍害的麥田里。她蹲下身子,用力拔起幾棵麥苗,輕輕去除根部的泥土,仔細查看小麥的葉片和根系。
“你看,這棵麥苗剛分出兩個蘗,根系也淺,這就是三類苗,在管理上還得加把勁兒。”耿麗艷說,元氏縣在去年11月底和今年1月下旬遇到兩次“斷崖式”降溫,小麥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但主要是葉片受凍,生長點和根系影響較小,基本沒有發生死苗現象。
“及時采取水肥管理措施,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生長,基本上不會影響糧食產量。”師素敏聽專家這么說,趕緊往前湊了湊。
“如何增加小麥分蘗”“麥田什么時候澆水施肥”“如何防控病蟲草害”……針對師素敏提出的問題,耿麗艷現場講解弱苗轉壯的技術措施,指導后期春管注意事項。
“小麥三分種,七分管。”師素敏接過話茬,“這段時間,農技人員三天兩頭來地里,啥時候打藥、澆水、施肥,都親自指導,發放明白紙,手把手教技術。”
基礎好、長勢壯的好苗該如何管理?耿麗艷建議,“現在一定要穩住,別著急澆水施肥。結合田間實際情況,一、二類苗肥水可后移,推遲到3月底或4月初再進行。”
“麥苗長幾片葉、分幾個蘗,是旺苗還是壯苗、弱苗,要了解清楚,這樣才能因地制宜、分類管理。”耿麗艷說,春季管理要早行動,因地制宜、因苗施策、促控結合、分類管理、控旺促弱、防凍抗旱,為糧食生產搭好豐產架子。
據了解,元氏縣小麥播種面積39.4萬畝,由于麥播時間適宜,底墑較好,全縣小麥苗情明顯好于去年。截至3月17日,一類麥田19.5萬畝,二類麥田16.3萬畝,三類麥田3.6萬畝。
元氏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元氏縣將持續關注苗情、墑情和天氣情況,抓好不同類型麥田的春季管理,同時落實好病蟲害防控和防災減災各項關鍵技術措施,確保夏糧豐產豐收。(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