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訊(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張會武 通訊員 潘志方)近日,記者從邢臺隆堯縣委宣傳部獲悉,該縣隆堯鎮西甫村一村民在翻修房屋挖地基時出土一通石碑,該碑文字殘缺較多,但主要內容并未缺失,經仔細辨認,發現詳細記載了清代的滅蝗事件。
這塊石碑為青石質,高155厘米,寬58厘米,厚22厘米。碑額題為“義泉濟眾”,碑文在談到一方古井荒廢多年遲遲未能修復的原因時,著重記述了兇荒年份的影響,尤其是嚴重蝗災的侵害和苛政的雙重沖擊為百姓帶來巨大災難。碑文中提到“井堙以來兇荒至,斗米五百,流離載道,室家嗷嗷,朝不保夕”“大旱之后,繼以大蝗”大人小孩全家出動滅蝗,官府對未參加者給予嚴酷刑罰“嚴拿鎖項,如同重罪,叩頭流血,認罰始釋”。在滅蝗過程中官府輪流巡察,嚴加管理“死罵笞楚,殘酷備至。立斃杖下者有之,暍死者有之,歸而死于途、死于室者有之”,記載頗為詳實。
隆堯縣文史學者郭英杰指出,這塊石碑落款時間為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又有“同治庚午(公元1870年)邑庠生公士玉重鈔”字樣,說明這是同治九年對康熙四十九年石碑的重刻。該碑為研究清代災荒提供了罕見的實物史料,具有重要的補史價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