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劉采萍
近日,由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區推出的《盛唐密盒》表演火爆出圈。該表演由兩位扮演“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工作人員出題,并隨機挑選游客上臺參與答題。“房謀杜斷”組合配合默契、談吐風趣,與游客的互動更是“爆梗”不斷,其表演視頻在網絡上受到廣泛熱議。(4月2日中新網)
《盛唐密盒》將時下年輕人喜歡的娛樂方式“脫口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糅合在一起,在流行的玩梗文化中植入新穎主題,這種古今融合、寓教于樂的創新,令游客和網友眼前一亮,既熟悉又陌生。
僅靠兩位演員,就引得男女老幼爭先恐后地參與,《盛唐密盒》成功的奧秘,除了“房謀杜斷”這對組合表演專業、談吐幽默之外,還有一個人們難以覺察的“流量開關”,那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這部分內容在《盛唐密盒》問答題庫中比例最大,引來的笑聲和網友關注也最多。這檔表演用最簡單、好玩的方式,展現了經典所蘊含的豐富內容與悠久歷史,這契合并激發了每個人對傳統文化那份深埋于心的熱愛與向往,也讓節目成為景區“名片”和全網追看并打卡的知名文化IP。
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三山五岳和華夏初祖,還有《蘭亭序》作者和“鑿壁偷光”的主人公……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學習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然而,當這些傳統文化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傳播方式,以意料不到的方式展現于眼前,我們突然發現:以往的學習還有那么多遺漏或敷衍,傳統文化中還有那么多有趣和深刻的內容可待挖掘。這種“熟悉”與“陌生”的反差,是《盛唐密盒》密集“爆梗”的包袱點,也成為許多人重溫傳統文化經典的起點。
有人說,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已經漸漸失去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有人說,當下年輕人的愛好,比如拆盲盒和脫口秀,太膚淺、沒文化。然而,《盛唐密盒》的成功,讓我們看到年輕人在面對傳統文化創新傳播時的獨辟蹊徑。文化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類文化史的長河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文化表現形式,也沒有適用于一切歷史時代的文化發展形式;“脫口秀”和“文化盲盒”,也許就是當下文化表現之一,也是當下文化發展的途徑之一;拋棄這種探索和創新,也就拋棄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時代潮流的一個機會。
隨著我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公眾日益認識到旅游消費的特殊性——好的旅游體驗,必然集物質消費與精神享受于一體。因此,好的旅游產業或項目,也必然將旅游當作展示文化、傳播文化、發展文化的重要載體,讓旅游過程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美好精神之旅。《盛唐密盒》找準了文化傳播的規律,創新了傳播的渠道和形式,以這樣的創新思路傳承、弘揚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又有什么樣的經典不能“活”起來、火起來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