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河北生態逐漸向好,
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在河北落戶,
(資料圖片)
種群逐漸擴大。
今天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其中幾位珍稀動物的心聲吧。
我叫青頭潛鴨,人稱“鳥中大熊貓”。我對“家”的要求極挑剔,一直在努力尋找水質非常好的棲息地。終于,我找到了一個新家——葦綠荷新、清新明亮的白洋淀。我的很多同伴也來了河北——衡水湖、滹沱河……河北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提升,水清草綠,也難怪越來越受到我們青睞了。
我叫黑鸛,那些攝影師們特別喜歡給我照相,因為我紅腿紅嘴白肚皮,特別漂亮。但是我的伙伴們數量非常稀少,現在全世界僅存約2000只。隨著近年來石家莊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我越來越喜歡留在石家莊生活了,已經由過去的候鳥成為了石家莊本地的留鳥。現在石家莊市平山、井陘、元氏等地共有160余只黑鸛,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黑鸛種群。
我叫褐馬雞,生性好斗,古代武將頂戴花翎用的就是我們的尾羽。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2021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易危等級。感謝河北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采取全面封山、禁牧、禁獵、禁采等措施,有效保護了以我們褐馬雞為主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目前該保護區內褐馬雞的分布數量已經上升到2600只左右。
我叫華北豹,是中國獨有的豹亞種。據估計,在全國華北豹的數量不足400只。最近這幾年人們發現,我們在駝梁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了。現在駝梁保護區森林草原植被茂盛,小動物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吃喝不愁,風景優美,誰不愿意來這里呢?
我叫遺鷗,被稱為高原上“最脆弱的鳥類”。碧波蕩漾的康保縣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是我們溫馨的家——我們在全球數量僅1.2萬只,而在康保縣就有8000余只。因為來康保繁殖的遺鷗逐年增多,最近康保縣在原有的東大島和湖心島的西南方向又新建了一處遺鷗繁殖新島,好感謝這些保護我們的好心人啊!
我叫白鵜鶘,是大型水禽,對生活環境要求較高。我們白鵜鶘曾經是中國西北部常見鳥類,可惜如今野外數量已經十分稀少了。去年8月份,我發現一個棲息的好地方——曹妃甸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聽說近年來,這里持續推進濕地生態治理,通過退漁還葦、沼澤化治理,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今年2月份,這里的人們再次發現了我們的身影——嘿嘿,我又回來了。
資料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光明日報、新華社客戶端
編輯/馬南
視覺/趙燕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