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迎難而上,總有一種精神傳遞奮斗的信號。走近這所老八路醫院,我們總能看到,廣大醫務工作者始終保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狀態,精誠團結、甘于奉獻、迎難而上,以滿腔的熱忱勇挑救治危重患者的重擔。
奮斗前行的背后,是使命,是自信,更是擔當。即日起,推出《奮斗的姿態》系列報道,聽一聽基層科室的奮進之“聲”,記錄他們在前行之路上,勇于挑戰的身“影”。
(資料圖片)
爭分奪秒 搶救戰友生命
“快派人來,訓練場有位戰士暈厥了,渾身抽搐……”
4月的一天,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第二派駐門診部值班醫生張麗波副主任接到了保障單位的求救電話。
接到電話后,張麗波邊詢問病情,邊拿上急救箱,與值班護士迅速奔跑到訓練場。
檢查呼吸、血壓、脈搏、吸氧、開通靜脈液路……一系列操作一氣呵成。經檢查,初步考慮該戰士為過度通氣綜合征。
情急之下,張麗波就地取材,一邊用硬紙卷成筒狀以緩解過度通氣,一邊輕聲安慰道:“別擔心,我們會時刻守在你身邊!”
經過30分鐘的緊急搶救,患者的血壓、脈搏逐漸恢復正常,年輕的戰士脫離了生命危險。隨后,立即啟動傷病員后送方案,將患者轉運至體系醫院,進一步檢查診治。
第二派駐門診部的醫護人員,已記不清參與過多少次這樣的緊急搶救。
作為駐石某機關派駐門診部,他們快速高效地保障了官兵的生命健康,廣受好評。
“部隊改革重塑后,門診部黨支部不等不靠,主動作為,按需解難、精準服務,緊盯備戰急用、官兵急盼,把為兵服務工作做的既有溫度又有實效,讓官兵心無旁騖投身練兵備戰,不斷提高衛勤保障打贏能力。”門診部主任胡月志說。
為此,第二派駐門診部根據保障單位需求,對門急診值班、危急重癥搶救、轉診后送及伴隨保障等制度進行多次修訂完善,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急救后送、醫療巡診、伴隨保障、應急處置、衛生督導、健康教育與訓練傷防治有針對性的工作制度,建立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長效管理機制,進而提高醫護服務官兵品質。
“走出去” 服務官兵和群眾
近日,第二派駐門診部醫療巡診隊走進基層某分隊訓練場,開展上門巡診暨健康知識宣教活動。
活動中,隊員現場為基層官兵和衛生骨干示范推拿、艾灸等基礎理療方法,并為部分有關節軟組織損傷的軍士提供診療服務。
活動現場,戰士小張告訴醫務人員,前幾天五公里訓練結束后,腳踝就一直腫脹疼痛。檢查評估后,醫務人員為其制訂了治療方案。經過幾天的治療,小張的腳踝成功消腫。
近年來,第二派駐門診部建立了“醫院—派駐門診部—保障單位”三級聯絡溝通機制,通過專家坐診、醫療隊巡診、健康宣教等“走出去”形式,將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部隊,為官兵打通一線就醫通道,逐步實現由傳統的“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實現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同質化管理。
胡月志表示,當前,基層官兵訓練越來越貼近實戰化,訓練強度大、要求高,掌握科學的訓練傷防治方法很有必要。
近年來,他們始終聚焦基層部隊官兵訓練傷特點及康復需求,融合中醫療法與現代康復治療手段,探索創新多項康復診療技術,多次上門開展巡診服務,有效助力部隊科學施訓、守護基層官兵身心健康。
作為醫院與保障單位溝通的橋梁,為部隊服務的窗口和前哨,第二派駐門診部始終將衛勤服務保障向基層延伸、向官兵傾斜、向戰斗力聚焦,充分展現了派駐門診部姓軍為戰的宗旨和服務靠前的“新風氣”、“新面貌”,做到一切工作向實戰靠攏,不斷錘煉派駐門診部保健康、保打贏的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