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印發了《健康河北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將圍繞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群眾健康,著力實施10個專項行動,中醫藥強省建設專項行動是其中之一。
中醫藥強省建設專項行動明確提出,到2027年,實現每個市都有三甲公立中醫院且各有特色,縣級中醫院實現全覆蓋,國醫堂鄉鎮社區全覆蓋、中醫藥人員全配備;引進培育300名高級人才,培養2000名骨干人才、2萬名“能西會中”的中西醫復合型人才;建設50個省級中醫藥重點學科、20個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中醫藥定量化、標準化取得實質性進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
加快建設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和國家疫病防治基地,讓群眾在省內就能享受到京津知名專家服務。建設6所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
實施“十四五”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筑牢省市縣鄉村五級中醫藥服務網絡,到2025年,縣級中醫院實現基本全覆蓋,每個縣級中醫醫院建成2個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實施“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發展互聯網中醫院,縮小群眾就醫時空。
■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分級布局能級匹配的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進一步培優以脾胃病、血液病、心血管病為代表的中醫優勢專科。到2027年,省中醫院至少3個專科進入全國影響力前十水平,家庭醫生團隊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服務參與率達到85%。
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建設省、市級中醫治未病中心,推進二級以上中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
實施中醫藥康復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推廣應用中醫適宜技術,基層醫生能運用中西兩法提供規范服務。
■培育優秀中醫藥人才
繼續實施中醫藥強省建設人才支撐計劃,持續開展名醫入冀,將院士工作站、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成為全省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象牙塔”和“孵化器”。
遵循中醫藥人才培養規律,定期選拔培養各級各類中醫藥優秀人才,到2027年,基層鄉村醫生中醫藥技術全員輪訓。河北中醫學院建成河北中醫藥大學,師資隊伍、學科水平進一步建強壯大,扁鵲實驗班師承學習模式擴大規模,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成為教育常態。
持續開展“西學中”培訓,到2027年,群眾在各類醫療機構看病就醫初步實現“宜中則中、宜西則西”。
改善基層中醫藥人員發展環境,從職稱評定、薪酬待遇等,以及推行“縣管鄉用”“鄉管村用”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持續開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淘選一批確有療效的民間中醫。
■提升中醫藥科技創新水平
將中醫藥定量化標準化作為中醫藥科技創新重點方向,圍繞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治療、香連化濁方劑作用機制、冀產非標藥材質量標準研究、河北大宗藥材炮制煎熬萃取研究等7個方面設立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加強攻關研究,建設中醫優勢病種病案數據庫,強化循證研究能力。到2025年,形成1-2個中醫優勢病種病證診斷標準體系及數字化診斷軟件系統,闡明香連化濁顆粒作用機制并進入藥物臨床試驗階段,到2027年,制定10種冀產非標藥材質量標準、15種河北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實現香連化濁顆粒新藥轉化。
搭建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中醫醫療機構對接平臺,聚集醫學、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多領域高層次人才,開展多學科會戰,推進產學研一體高質量合作轉化。
■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
持續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扁鵲計劃”,深度挖掘河北中醫藥文化資源,加大保護傳承和傳播推廣力度。大力推廣八段錦、內養功等中醫養生功法以及安國藥膳等食療組方、養生保健產品,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生產生活。
繼續實施中醫藥健康文化“貼心”工程,利用重大紀念日、中華傳統節日節氣等面向基層開展中醫義診體驗活動,普及中醫藥健康知識和適宜技術,深入推進中醫藥文化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到2027年全省建成100所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特色學校,建設一批中醫藥文化特色小鎮。
推動中醫藥文化與健康旅游、養老服務深度融合,聯合推出中醫藥健康旅游線路,到2027年全省建成30家中醫藥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中醫藥健康養老基地。(河北日報通訊員吳寅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