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資料圖】
酸棗仁,酸棗核里的扁圓形果仁,具有寧心安神、補肝和胃、斂汗生津之功效,是臨床常用的傳統中藥之一。
作為全國酸棗仁資源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區域,邢臺的酸棗仁是行業公認的道地藥材,素有“邢臺酸棗甲天下”的美譽。
近幾年,由于市場需求量持續增加,酸棗仁價格一路上漲,酸棗仁產業正迎來新機遇。面對市場機遇,河北酸棗仁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小小酸棗還能催生怎樣的大產業?
內丘縣東石河村村民展示加工好的酸棗仁。 新華社發
酸棗仁迎來產業新機遇
“去年,我們將這個坡面的野生酸棗樹進行了清棵定植,經過一年的復壯,今年就能達到半豐產。”
4月8日,山里的風微涼。邢臺市內丘縣南賽鄉北賽村的一塊坡地里,一株株約半米高、手指粗細的酸棗樹整齊排列,長滿尖刺的酒紅色枝條上,有的已經吐出黃綠色嫩芽。內丘縣公子峪生態園有限公司總經理閆振國一邊查看酸棗樹的長勢,一邊向記者介紹。
“加工后的酸棗仁,今年市場價格每公斤近1000元。”閆振國介紹,自2018年開始規?;N植酸棗樹,他們目前種植的酸棗樹已有1萬多畝,去年他還專門承包了一個廠房用于酸棗仁加工。
酸棗仁,酸棗核里那顆扁圓形的果仁,臨床常用的傳統中藥之一,具有寧心安神、補肝和胃、斂汗生津的功效?,F代藥理學證實,酸棗仁具有鎮靜催眠、抗抑郁、抗焦慮等作用。
邢臺酸棗仁,是行業公認的道地藥材。因其道地性強、品質上乘,自古聞名,素有“邢臺酸棗甲天下”的美譽。在藥典上,酸棗仁為此又名“邢棗仁”。
河北農業大學中國棗研究中心教授毛永民介紹,酸棗在我國分布很廣,主要分布于河北、遼寧、河南、山西、陜西、山東等丘陵山區。邢臺市西部的太行山區是全國酸棗資源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區域。
據介紹,500多年前,邢臺內丘縣柳林鎮小楊莊村一帶的村民便開始用石頭碾子、荊條編制的篩子加工酸棗仁,逐漸探索出一套獨特的加工手藝。如今,按照這套手藝加工制作的棗仁粒大、仁飽、色紅、鮮亮,不僅占領了全國藥材市場,而且出口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地。許多有酸棗資源的地方,也將酸棗運到內丘來加工。
目前,內丘已經成為全國主要的酸棗仁加工、集散地之一。最近幾十年,石家莊贊皇的孤山村酸棗仁加工、集散規模也在迅速壯大。據業內人士估算,內丘、贊皇兩地的酸棗仁加工量約占全國加工總產量的90%。
驅車行駛在邢臺西部的淺山丘陵區,一棵棵酸棗樹長在山丘上,扎根在石縫里。它的枝條和莖上布滿了長短不一的刺,一叢叢布滿山野。
邢臺淺山丘陵區的土壤母質以片麻巖和石灰巖為主,土層淺薄,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較低,一般樹木較難存活。耐旱的酸棗樹成為荒山禿嶺最常見的植物。
曾經,遍地都是的酸棗,沒人覺得是啥寶貝。
“二三十年前,人們大多還是砍回酸棗樹扎圍欄或者當柴火燒。”閆振國所在的內丘縣北賽村,距離以酸棗仁加工聞名全國的柳林鎮僅幾公里,但閆振國找到這條酸棗致富路,卻經歷了頗多周折。
閆振國曾是一名采石工。但他意識到采石對山林破壞大,便放棄了老本行,開始帶領村民在山上種樹。核桃、蘋果、板栗,閆振國都種過,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最終竟然是種酸棗最適合、最劃算。
“我種酸棗之所以能掙錢,主要是因為趕上了好時機?!?/p>
閆振國解釋,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失眠、焦慮的人數逐年上升,這導致酸棗仁的臨床用量和藥食同源保健品消費量持續增加。加之受自然災害影響和各產區搶青現象出現,近幾年酸棗減產較大。
酸棗仁以鎮靜安神功效見長,但產量的一增一減,卻使酸棗仁的價格不再“鎮靜”。
小楊莊村村民張鐵軍從事酸棗仁加工已有20多年,經歷了酸棗仁的價格之變。2013年前每公斤酸棗仁的價格約為230元,經過2014年、2015年每公斤130元的低谷后,價格“觸底反彈”——2021年酸棗仁價格每公斤280元、2022年最高漲到每公斤460元、今年每公斤的價格直逼1000元。“這還只是我們銷售給飲品廠的價兒,最后藥店的售價大概要2000元一公斤?!?/p>
酸棗仁價格一路狂飆,為酸棗仁產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越來越多像閆振國這樣的人投入到酸棗仁產業中來,也使邢臺的酸棗仁產業由傳統的加工環節,拓展至從育苗、接穗、種植、加工到酸棗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條。
因勢利導,邢臺市將酸棗產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核心產業來抓,近年來規劃打造了以內丘縣、信都區、襄都區為核心,南延沙河市,北伸臨城縣,涵蓋本地15個鄉鎮,綿延160里的邢臺太行百里酸棗產業帶。
據了解,邢臺市野生酸棗資源近100萬畝,適種面積500多萬畝。2022年,邢臺市酸棗(含酸棗仁)加工產值達17.4億元,深加工65223噸,初加工85529噸,帶動11982戶農民增收7644萬元。
內丘縣柳林鎮村民在收獲酸棗。 河北日報通訊員劉繼東攝
科技助推酸棗仁產業升級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酸棗仁以野生資源供應為主,占85%以上。但無論從市場需求還是生產加工方面來看,人工管理酸棗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邢臺市內丘縣、信都區正致力于建成全國最大的人工撫育酸棗仁生產基地。
酸棗仁,是河北省重點推進的道地中藥材產業集群建設品種。如何在擴大人工管理規模的同時,保證酸棗仁的道地性,打響“邢臺酸棗仁”區域品牌,正成為河北省酸棗仁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這可不是普通的接穗,這是酸棗界的‘芯片’!”
4月8日,小心翼翼地接過工人從地窖里取出的一兜酸棗樹接穗,保利國氏生態農業開發河北有限公司總經理田紅玲神秘地說,“這個新品種將使酸棗仁的產量和收益成倍增加。”
田紅玲介紹,這是公司選育出的新品種——保利豐產6號。大多數酸棗都是一核里一個棗仁,但這個新品種卻是一核雙仁。
最初,團隊擔心這種“雙胞胎”酸棗仁的有效成分會低于一核一仁,但檢測證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保利豐產6號的有效成分斯皮諾素含量幾乎和“單胞胎”沒區別,仍高出國家標準15%。
“今年春節后,我們采了一百多萬根接穗,現在已經被搶購得只剩十多萬根。”田紅玲說,一根接穗的售價8元,目前只接穗一項,就使保利農業進賬800多萬元。
優勢種質資源的選育,帶來的不僅僅是企業收益的提高。
“一個酸棗核里面本應該有倆仁,但在果實生長過程中,其中一個仁停止了發育,大多數酸棗核里只有一個仁發育成熟了。”毛永民介紹,長期以來,邢臺的酸棗仁主要由一家一戶分散加工,加工戶收購的酸棗都是野生酸棗,“野生酸棗類型繁雜,不同類型的酸棗其仁的大小、形狀、顏色差別很大,質量參差不齊,有效藥用成分含量差別也很大。”
因此,選育和推廣出仁率高、有效藥用成分含量高的優良酸棗品種,對維護邢臺酸棗仁的道地性,鞏固邢臺酸棗仁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至關重要。
據了解,近年來,邢臺市積極引進省、市專家團隊成員助力酸棗優質種質資源選育等工作。內丘縣選育出太行1號、太行2號等多個酸棗新品種,信都區2020年、2022年爭取了省酸棗創新驛站項目,引進省、市專家團隊成員開展酸棗優質種質資源選育等工作。
良種有了,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同樣不可或缺。
最近,閆振國正忙著開墾整理一方2000畝的酸棗仁種植區,在一塊已經投入使用的地塊里,一棵棵酸棗樹全部種在寬約30厘米的黑色除草布上,從酸棗樹的根部,還能看到鋪設在一側的黑色滴灌管。
“這是我們新建的標準化生產基地,不僅實現了水肥一體化灌溉,還全是智能化管控?!碧统鍪謾C,打開“農易施”App,基地管理負責人劉建一點兒不謙虛,“我一個人,30分鐘就能澆50畝地?!?/p>
不過,這個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建設并不單純是為了省時、省力。
“借助這樣的栽培管理方式,酸棗盛果期的畝產能有1000公斤左右?!眱惹鹂h酸棗產業商會會長程永剛介紹,標準化生產基地采取仿野生栽培,使用的肥料都是有機肥,但水肥的供應比野生狀態更及時,“如此一來,比現在的115公斤的畝產,能實現數倍的增長?!?/p>
程永剛介紹,目前,依托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內丘縣已建立中藥材溯源系統,實現了酸棗種植、生產、流通全過程質量管理和追溯體系,保障酸棗仁的道地性與可追溯性。下一步,內丘縣還將積極籌劃建設酸棗仁產地倉。
“這樣,也能夠有效解決加工企業跑化驗、找銷路、酸棗仁被多級壓價等問題?!背逃绖偙硎?。
酸棗仁產業的升級,同樣離不開加工環節的標準化。
在內丘創勝邢棗仁購銷有限公司,一臺高約10米的酸棗仁加工設備剛剛完成安裝?!斑@臺機器實現了酸棗核破殼、色選等一條龍的數控化操作,一天兩個工人能加工10噸棗核?!痹摴究偨浝韯⒔瓊プ院赖亟榻B,這種高大上的加工設備,就產自內丘。
在酸棗加工領域,內丘的酸棗仁加工設備值得一提。據了解,目前國內沒有專門的酸棗仁加工設備生產研發機構,其他地區的酸棗仁加工設備幾乎全部從內丘采買。
破殼、色選等環節實現了數控化,但酸棗脫肉環節的工藝提升卻迫在眉睫。
按現有的酸棗脫肉工藝,在提取酸棗仁的過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清水分離酸棗果肉,產生大量廢水。原來各家各戶無序生產,將廢水和廢棄果肉亂排亂放,造成了不小的環境影響。
“酸棗脫肉環節產生的廢棄果肉和水,不同于其他行業的污染,它不會對土壤等產生不良影響,它的污染只是來自果肉中的糖分發酵產生的氣味污染?!泵烂窠榻B,減少酸棗脫肉環節對環境的影響,關鍵在于在果肉發酵之前及時地將廢棄果肉和廢水轉運出去,可以將其做成肥料、飼料或者直接溝施于果園和農田。
據了解,針對這一問題,內丘縣下大力氣引進社會資金,籌建酸棗集中清洗處理項目,安裝污水處理設施,變一家一戶分散式清洗為集中清洗,實現了促進產業發展、支持群眾增收和優化環境保護的“三贏”。
與此同時,各地也在加大投入,積極研發新的脫肉技術。內丘縣正在研發烘干、脫肉不用水或用循環水等相關技術;信都區也在實驗酸棗低溫冷凍脫肉技術,該技術通過凍干酸棗果肉,及時脫肉,變廢為寶;贊皇縣積極引進清洗酸棗封閉循環水處理工藝,致力于解決酸棗仁松散加工帶來的污染問題。
內丘縣柳林鎮村民在晾曬酸棗。 河北日報通訊員劉繼東攝
將“酸棗仁產業”壯大為“酸棗產業”
“酸棗雖小,全身是寶!”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多次聽到這樣的順口溜。
除了可以加工成中藥材酸棗仁,酸棗還有多種用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人把酸棗加工成棗面、棗片,用酸棗釀制飲料,用嫩葉制茶,用酸棗殼做成枕芯。
如今,這些用途,正在把酸棗變成多元化的產品。
4月12日早上,接通記者的電話時,身在成都的邢臺潤玉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迎秋,正在參加第108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等待進場參觀?!斑@次來,我主要是了解一下食品類當下流行的包裝樣式,為我們新研發的酸棗苦瓜汁找個合適的包裝。”
潤玉食品有限公司創辦于2014年,主要從事酸棗深加工,年產酸棗汁飲品約2萬噸,旗下包括酸棗紅了、中丘紅玉等多個品牌。
“我們這兒一直都有用酸棗面沖水喝的習慣,就跟喝酸梅湯一樣?!崩钣锏墓偶沂侵嗅t世家,有一套祖傳的治療失眠等精神類病癥的方法,主要就是針灸配合著吃酸棗膏方劑。
看到酸棗類飲品的群眾基礎和保健價值,2014年,李迎秋結束從事多年的煤炭生意,轉行從事酸棗產品深加工,開始嘗試將當地人的家常飲品,做成推向市場的產品。
“酸棗汁是我們的主打系列,目前我們主要做有糖、無糖、蜂蜜等四五種產品?!崩钣锝榻B,隨著人們對健康產品的關注,酸棗汁的市場認可度穩步提升,過去三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中丘紅玉牌酸棗汁在同類產品中實現了全網銷量第一,公司的年產值一直穩定在1000萬元左右。
去年底,公司又研發出一款藥食同源類產品——酸棗仁膏,雖然目前只是在線上渠道銷售,“但后臺數據分析,幾乎天天都有復購的?!彼釛椚矢嗟奶剿鹘o了李迎秋信心,“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沿著藥食同源產品的路子搞研發,開發出更多的復合型產品?!?/p>
不只是酸棗汁、酸棗仁膏,在邢臺,酸棗產品和業態正在不斷豐富。
“酸棗可做的產品太多了,我們計劃在五層樓的主體建筑里,專門拿出來一層甚至兩層進行酸棗相關產品的研發和展銷。”4月8日,站在進行最后階段施工的保利國氏中醫藥健康谷,田紅玲向記者介紹。
位于邢臺市信都區的保利國氏中醫藥健康谷項目,占地21畝,總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由保利國氏生態農業與江蘇制藥集團合作投資1.5億元建設,項目包含酸棗系列產品科研中心、倉儲中心和深加工車間等。
田紅玲介紹,目前,保利國氏生態農業已經研發了酸棗金粉、酸棗酒、酸棗汁、酸棗芽茶等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與江蘇制藥集團合作研發的“棗仁安神液”已經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產品已經進入北上廣深的各大醫院?!跋嘈烹S著健康谷項目的落地,我們兩家公司合作開發的酸棗產品會越來越豐富?!?/p>
不僅是產品的多元化,田紅玲還在探索業態的多元化。
在邢臺市信都區皇寺鎮東召莊村北,春天的保利農業道地酸棗產業園里,雖然大部分酸棗樹尚未萌發新芽,但山莊道路兩側的樹已是綠意盎然,點綴其間的連翹花開得正艷。遠遠望去,丘陵地勢起伏,綠樹黃花,風景如畫。
“酸棗帶給人們健康的同時,也能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碧锛t玲介紹,酸棗產業園總面積2000多畝,是公司的酸棗樹種植基地,近兩三年來,很多市民專程來到這里休閑游玩,為此公司專門修通了進入種植基地的道路,規劃了游玩區、垂釣區等。她希望將酸棗種植區,升級為產學研或休閑度假的基地。(河北日報記者周聰聰、邢云)
田紅玲展示公司選育出的新品種——保利豐產6號酸棗樹接穗。 河北日報記者周聰聰攝
■記者感言
從產地到產業中心
從優質種質資源選育,到標準化生產基地、產地倉建設;從單純的酸棗仁加工、集散中心,到產銷一體發展;從多元化酸棗產品研發,到中藥材種植與康養旅游業融合……近幾年,順應中醫藥大健康領域催生的新需求,邢臺酸棗產業上有科研,下有產品,不斷豐富業態,小小的酸棗正走出中藥鋪的抽屜,加速“破圈”生長。
產地優勢,是邢臺發展酸棗產業的核心優勢。立足于這個優勢,多年之前,邢臺便已經由酸棗主產區升級為全國的酸棗仁加工、集散中心。不滿足于此,通過對內優化資源整合、對外塑造品牌形象,邢臺的酸棗產業還在積蓄越來越多的發展力量。
在內丘,成立酸棗保護區、完善酸棗仁產業標準化體系以及建立酸棗研發中心、酸棗仁道地中藥材協會等一系列工作正有序開展;在信都區,積極建設省級酸棗創新驛站、連續三年出臺禁止酸棗搶青公告、對種植酸棗和野生撫育酸棗實行補助,多次舉辦酸棗文化推介會、展銷會等一項項舉措在穩步推進……邢臺酸棗在向更大的產業中心邁進。
無論是擁有產地優勢,還是市場流通優勢,真正要把一個產業做大做強,都離不開在“短鏈”延長、“斷鏈”連通、“細鏈”增粗、“無鏈”生有、“弱鏈”變強上采取更多攻堅之舉。在這方面,安國和清河可作為現實的參考。
同為道地藥材產地,“千年藥都”安國的中藥材產業遠遠超出“八大祁藥”的范疇,集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倉儲、物流、加工和文化旅游建設等全產業鏈于一體。不同于“邢棗仁”的產地優勢,單純從集散地做起,清河羊絨一點點補足羊絨產業生產、加工和銷售、設計、研發等鏈條,實現了從“一根羊毛不產”到“世界絨谷”的跨越。
如今,邢臺一顆小酸棗的“破圈”故事,再次告訴我們,圍繞產業鏈、價值鏈下功夫,是產業做大做強做精的務實選擇。(文/河北日報記者周聰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