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化引領風尚 產業興村富民
衡水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賦能鄉村振興
河北日報訊(記者陳鳳來)“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日前,在武強縣周窩鎮周窩村街道一角,幾名薩克斯演奏者神情專注,《小城故事》的旋律婉轉悠揚,令人沉醉。從原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到如今的全國最美村鎮、國家4A級景區……近年來,周窩村堅持以文化產業帶動新農村建設,用音符奏響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我們依托金音樂器集團,包裝改造具有創意特色的民宿、咖啡屋、樂器體驗館等院落近百套。”周窩村黨支部書記周志學介紹,他們新建了周窩音樂體驗中心扶持音樂人創作、大學生創業、演奏家研學交流,打造了小提琴體驗工坊、DIY吉他制作等多個創客孵化器,吸引了國內外眾多藝術家低成本進入周窩音樂小鎮創新創業。在音樂小鎮帶動下,本村及周邊村樂器生產及加工配套企業近百家、文化創意小微企業百余家,加上鄉村旅游從業者,共帶動3000余人實現就業。其中周窩村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提高至2萬元。
周窩村發展文旅產業做法是衡水市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如何讓文化在加快鄉村振興中起到鑄魂作用,該市按照“文化引領、產業帶動”“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特色發展”的基本原則,不斷激活優秀傳統鄉土文化,為鄉村振興示范帶、和美鄉村等建設注入文化內涵。目前該市已形成衡水湖生態休閑游、武強鄉村音樂年畫游、深州賞花游、棗強故城景縣阜城儒鄉文化和運河文化游、饒陽安平紅色游等休閑文化片區,建設了周窩音樂小鎮、廣川儒圣風情小鎮、閭里古鎮、航空飛行小鎮等二十個特色小鎮。
衡水市還指導各縣市區對鄉村文化資源就地取材,對接產業發展、品牌培育等需要,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他們以“打造示范性文化精品”為目標定位,根據鄉村自身特點和優勢,依托鄉村厚重的歷史積淀、人文資源,使之與產業、農業、工業、科技、旅游等新業態相融合,大力支持內畫、樂器、剪紙、毛筆等產業做大做強,通過培育嘉華樂器、金音集團、青竹畫材等一批龍頭企業和周窩音樂小鎮、董子學村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新業態,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
通過新業態“硬設施”和文化“軟實力”的有機結合體,衡水市現在已經形成了一批特色各異、面向各類群體的文化產業項目和文化空間,對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帶動和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在冀州區南漳淮村,一座新建成的漳河主題文化公園成為該村的“網紅”,公園以展示漳河歷史文化和傳統農耕、民俗文化為主題,集文化懷舊、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園內還設有展示漳河歷史的文化墻、古木船,展示農耕文化的石碾、糧倉、水井、石槽等,還建有文藝活動室、民俗舊物展室等。公園建成后,吸引了不少附近鄉村游客前來打卡。
如今在衡水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公共文化場館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城鄉。全市共有鄉鎮文化站114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076座,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擁有內畫、年畫、樂器、剪紙、雕刻等30多項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各種文化經營法人單位1416家。近日公布的全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五個100”名單中,衡水有8家單位入圍特色村鎮、示范單位、實踐基地、典型案例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