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名縣被評為我省2021年“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十四五”期間,大名縣不斷加大財政和政策支持,計劃投資8.8億元,新(改)建農村道路618公里,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現內外相接、互聯互通、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力爭建成區域交通樞紐中心,助力鄉村振興全面實施。
整治建設農村道路
大力開展路域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和“一路兩溝四行樹”建設,對G106、S215、S313、S237等國省干線和從峰線、龍束線、金奉公路、雙王線、埝曹線等鄉村道路進行全面綠化和景觀改造提升,大力推進綠色廊道建設。新植補植金葉槐、法桐、柳樹等16.9萬棵,綠化里程248公里,整治路肩邊溝236公里,建設打造了一批金榆大道、金槐大道、槭樹大道、楸樹大道、白楊大道、垂柳大道等,以及313省道陽平路、215省道十公里景觀大道,營造了暢通優美的公路路域環境。
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農村發展離不開一條好的道路。該縣高度重視道路建設工作,把鄉村道路建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硬支撐,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需要出發,加大農村公路資金投入,不斷創新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打造出了一批扶貧產業路、美麗農村示范路,進一步提升了農村公路的服務水平,帶動了全縣特色產業發展,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銜接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為進一步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大名縣累計投資12億元,新(改)建農村道路1129公里、危橋32座,打通“斷頭路”29條,實現了農村道路與干線公路的互聯互通。所有項目按照等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并嚴格落實交通安全、防護、排水等設施“三同時”和“七公開”制度。僅2021年,就完成投資3億元,新(改)建農村道路246公里、危橋3座,進一步密實了農村路網,提升了農村道路等級。
美化農村道路環境
為進一步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工作,2019年以來,大名縣連續3年將農村公路橋梁日常養護經費足額列入財政預算,并建立了穩定的增長機制,滿足了養護需求。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大資金投入,采取“以獎代補”激勵機制,對全縣農村公路大力實施“一路兩溝四行樹”建設,2019年以來,共整治路肩邊溝680公里,新(補)植金枝槐、女貞、垂柳等55萬棵,打造了“暢、潔、綠、美、安”的農村公路路域環境。2021年,大名縣搶抓公路綠化黃金期,強力開展農村公路綠美攻堅行動,以“擴面、增綠、添彩、提質”為主攻方向,對從峰線、龍束線、金奉公路、雙王線、埝曹線等農村道路進行全面綠化和景觀改造提升,大力推進綠色廊道建設,進一步營造了暢通優美的公路路域環境。
同時,為使養護資金發揮最大作用,大名縣不斷創新長效養護機制,對建設標準高、管護到位的農村公路按等次排列,與日常養護經費掛鉤,極大提高了鄉鎮的積極性,形成了“爭創趕超”的良好氛圍,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了100%。
提高農村道路治理能力
為扎實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工作,大名縣嚴格按照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要求,成立了縣、鄉農村管理機構,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設置比例達到100%,明確了政府主體責任,細化了任務分工,形成了各司其職、協調聯動的管理機制。在經費保障方面,建立了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資金保障機制,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經費和人員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農村公路管理法規健全,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制定率100%,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全部實現了“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據了解,大名縣結合農村公路發展規劃,及時開辟運營線路,合理增加運營車輛,建設停靠站點。目前,全縣規范設置農村客運二級站1個、簡易站6個、候車亭18個、招呼牌365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在群眾出行密度高的鄉鎮、村和縣城30公里范圍內增設19條農村客運班線、172輛客運班車,全縣建制村通車比例達到100%,實現了公共客運服務全覆蓋,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4A級,滿足了群眾出行需求,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方尚俊 通訊員谷聰聰 馮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