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豐南區委區政府立足“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以爭當市域社會治理排頭兵的姿態,以“爭第一、創唯一”的精神,高標準建設區、鄉、村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站),構建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豐南模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起點整合
構建高效聯動治理新體系
突出協同聯動,做優區級平臺,建強基層社會治理“指揮部”。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有效整合綜治中心、群眾工作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11個線上線下工作平臺及人員力量,成立“小先有話說品牌調解室”,引入了律師調解團隊、心理咨詢服務和7個專業調委會等社會力量,200余名工作人員集中辦公。中心按照“1+10+6+N”進行整體布局,“一站式”解決群眾矛盾訴求,努力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地”。
突出精干高效,做強鄉級平臺,鍛造基層社會治理“主力軍”。鄉鎮(街道)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以綜治中心為基礎,將信訪、司法、法庭、綜合執法隊、綜合指揮和信息化網絡中心等整體納入,引入專業調解、品牌調解等社會組織力量。該區出臺《鄉鎮(街道)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規范》,16個鄉鎮(街道)按照“一廳兩中心三室一家一隊”和“八有標準”,全面建成、規范運行。將分散的“多中心”集聚為“一中心”,全口徑解決群眾矛盾訴求。
突出實戰實用,做實村級平臺,構筑基層社會治理“橋頭堡”。村(社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站,按照“功能完備、要素齊全”的標準統一建設,485個村居實現全面覆蓋。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在各村普遍組建群防群治組織,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安全隱患排查、社會治安防控。
三級中心(站)通過信息化系統進行工作的有效銜接,實現了“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平安建設聯創、社會管理聯抓”,提升了整體戰斗力。
高智能應用
開啟智能精準治理新模式
該區用智能化、信息化最新成果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事件受理+智能流轉”實現大事小情“一網通辦”。研發了社會治理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設置全域網格、指揮調度、智能研判等8大功能模塊。對線上線下受理、收集的各類群眾矛盾訴求,通過系統分析研判后,逐級分流轉辦,實現案件“一網歸集、一網分流、一網辦理”;“智能感知+信息技術”實現了應急處突“一網指揮”。對社會治安、洪澇災害、疫情防控等應急突發事件,中心利用視頻會議系統、無線對講、無人機等多種指揮手段,調動網格員、警員、綜合執法力量,進行可視化指揮、應急處置;“深度分析+智慧研判”實現了風險隱患“一網感知”。以社情、警情、輿情以及公共安全等信息數據為基礎,研究設定了3級25類65項“平安指數”,每月形成“平安報表”,對公共安全和社會風險進行預測預警預防;“視頻前端+智能平臺”實現了社會治安“一網防控”。將全區“雪亮工程”、道路交通、住建工地、生態環境、校園、景區以及各住宅小區公共視頻系統一并接入區中心,實時查看各領域、各部位運行情況。
高效率運轉
提升規范有序治理新形象
該區不斷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確保進入區中心的事項得到高效處置。區鄉兩級中心設立無差別窗口,統一受理群眾各類糾紛、信訪、訴求和舉報事項。秉持“調解優先、訴訟斷后”的工作理念,開展訴調、裁調、警調、檢調、專調、訪調“六調聯動”。將法律援助、調解團隊、訴訟團隊、仲裁團隊、律師團隊等多方力量串聯應用,形成集“綜合受理—糾紛調處—司法確認—訴訟服務”和“綜合受理—仲裁調解—仲裁裁決”兩大閉環于一體的“全鏈條”調處機制,實現了“訪、調、裁、訴、援、審”無縫對接。落實受理登記、分流交辦、案事件辦理、協調督辦、反饋評價5個服務流程和信息收集、案卷建立、分流派遣、任務處理、督查督辦、結果反饋、核查結案、綜合評價8個閉環案事件處置流程,推動了中心各部門有機融合、高效聯動,實現了讓老百姓來時煩心、進門省心、辦事順心、事了舒心,全面提升了群眾滿意度。自2020年10月揭牌運行以來,先后接待群眾3.1萬余人次,受理各類案件1.8萬余件,案件辦結率97.9%。(通訊員林茜茜 記者馮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