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外貿“新三樣”火爆 盡顯“重慶造”強勁實力
外貿是配置全球要素資源的核心環節,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今年以來,隨著外部需求增長放緩,各地外貿壓力明顯加大。數據顯示,重慶通過持續穩規模優結構,3月當月外貿形勢較前2個月降幅收窄6.3個百分點,外貿回暖跡象初顯。其中,以電動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等“新三樣”為代表的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成為一季度重慶出口新增長點。
一季度,重慶市實現汽車出口8.4萬輛、價值71.9億元,分別增長31%、65.9%。新能源汽車出口3076輛,增長116.5%。鋰離子蓄電池出口16.2億元,已達去年全年出口值的6成,增長4.4倍。增長31%、65.9%、116.5%、4.4倍……在全球貿易增長低迷的情況下,重慶外貿這一連串飄紅的數據,盡顯“重慶造”強勁實力,是重慶經濟恢復增長、高質量發展的一大亮點。
一方面,外貿“新三樣”火爆,展現“重慶造”轉型升級新成效。近年來,重慶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步穩蹄疾,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為外貿“新三樣”火爆打下了良好基礎。從最新發布的重慶經濟“一季報”看,重慶工業經濟不負所望,支柱產業恢復較快,新興動能發展強勁。比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6.0%,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8個百分點,高于全國3.0個百分點,位列全國第12位,特別是材料產業同比增長15.2%,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達56.0%。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出臺的《重慶市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出,要做好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優化貿易方式、優化市內外貿區域布局等。到2024年,重慶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突破7000億元。“新三樣”相關出口科技含金量高,產業帶來的附加值相對更高,順應了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需求,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體現了重慶相關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發展態勢。
另一方面,外貿“新三樣”火爆,折射出“重慶造”搶抓市場機遇的能力。今年以來,重慶立足汽摩配等傳統優勢產業,著力培育“新三樣”出口優勢,指導區縣搶抓當前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出口快速增長機遇,積極引進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同步抓好成熟產業和新興的出口產品培育。比如,璧山進出口正逐步由傳統的筆電產業轉型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沙坪壩支持賽力斯品牌新能源汽車參加歐洲車展,獲得新車訂單。
酒香也怕巷子深。“重慶造”在做好供給側的同時,積極開拓及滿足需求側。比如,重慶相關部門策劃了“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出臺支持外貿企業“走出去”拓市場、攬訂單行動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組織企業赴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新加坡等國家攬訂單拓市場,簽約多項訂單,助力外貿“新三樣”快速增長。
當然,相比東部沿海地區,重慶外貿“新三樣”無論是數量,還是產值規模,都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只有在技術和市場上不斷深耕,才能把“新三樣”打造成為優勢產業。(飲水思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