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回族自治縣委全面推行“捆綁式”工作法,健全了一套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行之有效的系列舉措,有效凝聚了工作合力,扎實推進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體上水平。 大廠縣委在工作中堅持把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發揮縣委的“關鍵”作用、縣直部門的“幫扶”作用和鄉鎮黨委的“主角”作用。11名縣委常委嚴格落實每人聯系一個鄉鎮、每人聯系一個后進村、每月搞一次調研、每季上一次黨課、每年培養樹立一個典型的“五個一”目標責任制,帶頭深入所包鄉鎮和聯系點,抓調研、抓指導、抓轉化、保穩定、謀發展,努力把聯系點建成示范點。兩年來先后幫助22個后進村實現了轉化,幫助12個村創建生態文明村。為推進農村小康建設進程,統籌城鄉發展,縣委選派了66個縣直部門178名機關干部深入全縣例排40%相對落后的村,進行為期三年的“捆綁式”幫扶,堅持部門“一把手”負總責,長期幫扶不斷線,在農村“兩室”建設、村村通公路、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中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00余萬元,有效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提高了農村黨支部的活力和為民服務功能,充分發揮了幫扶作用。各鄉鎮黨委堅持全員抓黨建的思路,由黨委書記牽頭,黨委成員分片包點,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貫穿于各項中心工作之中,加強戰斗堡壘,有效發揮了鄉鎮黨委的“前沿”作用。通過三級捆綁,進一步凝聚了工作合力,在全縣營造了上下聯動抓黨建的工作氛圍,充分調動了基層黨委抓黨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牢牢把握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主動權。農村黨支部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村情穩定,群眾滿意,農村信訪量連年下降,形成了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點多、線長、面廣,頭緒多、任務重,容易產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大廠縣委針對這一特點,從健全系列化管理辦法入手,推行基層黨建目標化管理、專項述職與年終專項考核捆綁相加,形成了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措施。縣委研究制定了《實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責任制的意見》,明確了鄉鎮黨委、黨委書記、主管書記、組織委員和其他黨委成員共5個層面34項具體職責。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細分為黨委自身建設、農村黨支部建設、農村“一制三化”工作機制、農村干部隊伍建設、非公有制企業黨建、黨刊黨報征訂、黨員發展、黨員教育、黨員管理、黨員基礎工作、其它黨務等11類51項具體任務目標。每年年初,按照“三級聯創”規劃,結合上級安排任務和全縣工作實際,對黨建目標進行細化、量化,使鄉鎮黨委明確工作標準和努力方向。堅持每半年召開一次鄉鎮黨委書記專項述職,各鄉鎮每季度組織一次農村黨支部書記述職,推動工作落實。
大廠縣委堅持把功夫下在平常,實行黨建例會、暗訪督辦與典型推動捆綁相加的模式,保證了基層組織建設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堅持每月召開一次有各鄉鎮主管副書記、組織委員參加的全縣黨建工作例會,聽取各基層黨委當月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縣委主管領導當場點評,指出存在問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縣委組織部門建立暗訪組,不定期直接深入到村進行檢查暗訪,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臺賬式管理,向黨委下發“督辦卡”,掛賬銷號,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追究主管領導責任。同時堅持把培養樹立典型作為推動基層組織建設上水平的重要措施,縣委成立調研組,加強經驗總結,結合工作實際研究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采取召開現場會的方式在全縣推廣。近兩年來,縣委先后組織召開現場會10余次,研究制定的助推工程、三聯工程、同心圓工程等創新舉措,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全縣培養樹立黨建示范村20個,培養樹立“五個好”黨支部42個,共有48名農村黨支部書記受到省、市、縣委的表彰,在全縣營造了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