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如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下,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縣、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廠回族自治縣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了以“五城同建”標準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園。5月10日上午,該縣在民族宮中央會堂召開“五城同建”動員暨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啟動大會,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舉全縣之力開展“五城同建”,進一步提升大廠美譽度和競爭力,回應各族群眾對幸福宜居生活環境的美好期待。
大廠縣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潮白河相望。“五城同建”的五項全國性榮譽稱號,是衡量一個縣域發展狀況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大廠縣開展“五城同建”,就是通過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國雙擁模范縣和全國文明縣城”,打造硬環境,提升軟環境,以此激發城市建設的內生動力,把大廠的城市建設和管理推向一個更高水平,塑造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成為名副其實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園,為縣域發展贏得先機,提高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持把讓群眾得實惠、真受益作為“創城”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五城同建”中,大廠堅持“黨委、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創城為民,為民創城;統一規劃,統籌推進;整體提升,全域精品;建管并重,注重長效”的原則,說干就干、干就一流。突出目標明、措施實,大廠各“創城”領導小組分別在方案制定前,對照全國測評體系查不足、對標全國先進找差距,結合縣域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創城”方案,實現了目標細化、責任明確、措施有效。堅持特色創城,各“創城”領導小組集合各方智慧、 研究創城載體,謀劃特色活動。其中,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將實施“網格員”工程及全域環衛等措施,創建全國文明縣城將率先運用“十個小載體”營造大氛圍,扎實深入開展“十項集中行動”,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同時,創新投入機制,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不斷加大財政投入,積極跑省進廳爭取重點項目和工程。此外,堅持全民參與,注重從宣傳教育上下功夫,迅速在全縣組織開展“五城同建”進農村、進社區、進單位、進學校、進家庭活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宣傳教育,讓“五城同建”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共建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
據了解,在當天的會議上,與會人員還認真觀看了精心拍攝制作的專題片《“五城同建”—我們的差距在哪里》,通過實實在在的場景和生動的事例讓大家進一步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五城同建’是提升文明程度和綜合競爭力、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縣、提高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基礎工作,意義重大、責任艱巨”與會人員紛紛表示,要說干就干,干就一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同唱一臺戲,形成強大合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