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設施遍布城鄉、優質高端文化產業為縣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送到各族群眾家門口、自發組織的群眾文化社團活力四射……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三縣統籌發展的大背景下,大廠回族自治縣著眼“富裕、綠美、幸福”的目標,圍繞60周年縣慶主線,堅持文化發展城鄉統籌,強力實施的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文化惠民舉措猶如躍動的音符,合奏出文化惠民、喜迎縣慶的華彩樂章,各族群眾喜享文化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
公共文化設施遍布城鄉
盛夏時節,烈日當空,走進大廠民族宮施工現場,車輛往來穿梭,機器隆隆轟鳴,到處是一派火熱的建設景象。大廠民族宮位于大廠新城核心區中軸線上, 在建筑設計和功能設施方面都突出了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建成后將充分展示自治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集展覽展示、文化交流、群眾活動、便民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基礎設施。
堅持把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民生工程,大廠縣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啟動建設了充滿濃厚文化氣息的大廠書畫院,修建了中央五環公園等一批高品質的廣場游園,建成了全市首家縣級3D數字影院,以“縣慶工程決勝年”活動為契機,加快推進民族宮、縣城新城中央公園等重點工程,并重點實施了縣圖書館、縣文化館升級改造工程。
與此同時,抓緊抓實農家書屋建設工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村基層文化站等各項重點項目的落實,全力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實現了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及鎮、村文化大院的100%全覆蓋。為更好地在新形勢下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大廠縣在構建“一報兩臺三網百站”宣傳教育平臺的基礎上,還開通了“京東新城”微信公眾平臺,更好地將健康的文化種子播撒到城鄉各個角落,將先進的文化理念普及到各族群眾的心田。
高端文化產業競放城鄉
2014年5月29日,全球軟件業龍頭——美國微軟公司簽約大廠建設“微軟游戲創新中心”,這是該公司繼上海后在中國建立的第二個以游戲創新為核心的初創企業孵化基地,主要以領先的微軟技術平臺為基礎,以微軟管理和技術團隊為主體,為游戲初創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持。歷經半年建設,2014年12月2日,大廠微軟游戲創新中心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共有21家CP企業完成注冊,成功研發12款游戲,發展前景廣闊。微軟牽手大廠只是自治縣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大廠縣高擎文化產業發展大旗,積極引入國內外知名文化企業,為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去年以來,兩家好萊塢知名影視機構落戶大廠影視創意產業園,中國影視后期產業聯盟將“根據地”建在大廠,被稱作“韓國娛樂航母”的CJ集團在大廠建設“中韓青年導演培訓基地”,“2015中韓青年夢享微電影展”在這里揚帆起航。日前,北京電影學院簽約大廠建設“北京東部產業集群”,致力于打造一個多元化且極具創新活力的影視創意產業鏈。
不僅如此,大廠縣還以加強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為落腳點,深入挖掘內涵,加大扶持力度,全力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產業。大廠評劇歌舞團演藝有限責任公司搭乘文化體制改革的東風大放異彩;大廠肥牛開創了“涮食”新天地;大廠漁具城成為亞洲最大的漁具專業市場;民族傳統手工藝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發展迅猛,花絲鑲嵌技藝、景泰藍制作技藝先后成功申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特別是結合縣域實際規劃建設的河北省首家農村題材影視劇生產基地、美麗鄉村旅游環線等,也受到了眾多京津游客的青睞。
特色文化活動悅動城鄉
在晨曦中高喊口號、在烈日下練習舞步、在酷暑中變幻陣型……連日來,大廠縣慶大型廣場主題活動的重頭戲之一——千人團體操主題表演正在緊張排練中。身著表演服的中小學生朝氣蓬勃、整齊列隊,老師們和各部門工作人員也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全力配合,大家揮灑的既是辛勤的汗水,也是對自治縣發展貢獻的熱情。
今年以來,大廠縣突出“隆重、節儉、為民、務實”的縣慶主題,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為主線,謀劃實施了“縣慶宣傳文化集中行動”,旨在振奮全民精神、凝聚各界力量,進一步激發干部群眾愛家鄉、促和諧、作貢獻的熱情與干勁。著眼讓各族群眾喜享縣慶文化盛宴,全力做好縣慶主題情景劇《大廠詩篇》以及包括民族盛裝表演、廣場舞表演、腰鼓表演及千人團體操主題表演等內容的大型廣場主題活動的創演排練工作。
在這里,一系列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寓教于樂的文化活動早已成為靚麗的文化名片。在2015年“喜迎縣慶 唱響幸福”夏秋城鄉文化活動期間,文藝演出、送文化下鄉巡演、全民閱讀活動、電影惠民展映等18項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陸續開展。不僅惠民演出大受歡迎,“迎縣慶”全民健身運動會同樣精彩,20個比賽項目吸引了千余名體育愛好者報名參與,掀起了該縣全民健身的新熱潮。
群眾文化社團扮靚城鄉
“2014年,在村‘兩委’的支持下,我和幾位愛好文藝的村民自發組建了‘秋之歌’歌舞隊,大家每天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心情特別舒暢。”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大廠縣小廠村民陳國秋喜上眉梢。眼下,這個歌舞隊已發展到20余人,與村里的“老來樂”藝術團共同構成了小廠村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如今,“白天去勞作、晚上來歌舞,唱響好聲音、舞動新生活”早已成為陳國秋的日常安排,也是縣域眾多農民文藝愛好者平凡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建設富裕、綠美、幸福新大廠的進程中,該縣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加快建設城鄉一體化的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堅持送文化下鄉不斷線的同時,下大力氣把農村文化這篇文章做深做活,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注重培養和激勵“鄉土藝術家”,助力各類文化社團發展上檔升級,真正讓文化在農村“生根發芽”。
政府搭舞臺、社團做主力、百姓唱主角,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成立了老年大學藝術團、夏墊戲劇社、鮑邱詩社、“老來樂”藝術團、宋各莊書畫社、夕陽紅音樂社等數十個群眾文藝社團,內容涉及歌舞、京劇、詩歌、書畫等多個領域。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城鄉群眾參與社團活動的熱情日益高漲,各社團除了自編、自演、自樂,歌頌幸福生活,對于全縣性的大型活動也是積極參與、參演、參賽,走出村街為全縣12萬各族群眾演出,如火如荼的社團文化成為自治縣的一道靚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