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約捐器官 丈夫完成遺愿
兒子表示:“死亡不是結束,是新生活的開始”
■生前,朱清忠是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師。
“人死以后,可以利用另外一種形式繼續為人類做貢獻:眼角膜可以給需要的人帶來光明,身體還可以用于醫學實驗,或許有一天真的能攻克癌癥這個世界性難題。”3月7日凌晨3:45,57歲的朱清忠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遵照他的遺囑,他的眼角膜捐獻給他人延續光明,他的遺體也捐獻用于醫學研究。下午1:45,朱清忠老師的遺體被河北工程大學醫學院接走。
夫妻相約捐眼角膜 讓光明和愛得以延續
朱清忠,邱縣邱城鎮南辛莊村人,曾在教育一線連續工作20余年。早在十多年前,朱清忠就有了在去世之后捐贈器官的想法,妻子袁秀蓮決心和丈夫一起簽署器官捐贈自愿書。
幾年前,朱清忠被診斷出患有癌癥,日常起居和語言表達都有了很大的障礙。上個月末,朱清忠的兒子向邯鄲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公室表達了父親捐獻眼角膜的心愿。
“捐獻眼角膜是我丈夫的心愿,也是我們的幸福,”當談到為何要捐獻器官時,妻子袁秀蓮坦言,“當人的生命快要終結時,把器官捐獻出去,是讓我們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續。我們不圖什么回報,只想為社會做點好事。”3月4日,夫妻二人一起在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表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樂善好施 嚴于律己 培養出“高考狀元”
在單位,朱清忠是同事們口中的“活寶”。他的樂于助人、樂觀豁達深得單位每一位同事的喜歡與尊重。得知朱清忠捐獻眼角膜、遺體的行為后,大家感到敬佩,但卻不會感到意外。
朱清忠生前的同事程振東說:“我們在一塊工作了16年,他不僅工作上很認真,還一直是個樂于助人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一片笑聲。”朱清忠對待自己的下屬,也總是耐心指導。“朱老師作為我的領導,人好想法多,工作上遇到問題總是會想到解決辦法。”朱清忠生前同事蘇同鋒說。
朱清忠是個樂觀積極的人,能夠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就覺得很開心,每次看到有獻血活動,他總是參加。樂善好施、嚴于律己,他這樣嚴格要求自己,也這樣教育自己的兒子和學生。如今他的學生已經桃李滿天下,他曾說過做老師是他這輩子最為驕傲的事兒。
他的兒子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也都出類拔萃,其中大兒子在當年的高考中以655分的成績奪得邱縣的高考狀元,在大學期間還完成了本科、研究生連讀,如今定居上海。
兩個兒子表示,雖然父親不在了,但是通過器官、遺體捐獻,他會以另外一種方式留存于世。兒子朱曉石說:“死亡不是結束,是新的生活的開始,爸爸雖然不在了,但是別人會帶著他的眼睛去看更多的風景……”(記者 楊偉廣 王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