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里舉目無親、投靠無門,1380公里真的太累了,車里還有老婆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哪怕只要有一個地方可以給我休息一下,第二天再開回去也行。親不親、近不近還得看事,沒想到,真心沒想到,鹿泉把我這個臺州人看得比親人還親比家人還近,謝謝……”
“謝謝”兩個字還沒有說出口,這個七尺男兒已經哽咽了,他用并不熟練的普通話止不住地表達著自己激動的心情,這一幕發生在疫情期間的石家莊市鹿泉區華北汽車公元商貿區內。
返石路上,一波三折
李先生是在石經營汽車配件的浙江臺州商人,多年的經營小有成就,置辦有多家專營商鋪。今年1月回臺州老家過年,正月十五后,李先生就思忖著疫情形勢嚴峻,孩子上學和商鋪營業都等不得。在聯絡了石家莊的老鄉,得知鹿泉無一例病疫,但防控格外嚴格且商貿城暫時關閉的消息后,考慮再三,2月21日下午李先生一家四口懷揣著惴惴的心情從臺州啟程返石。
一路上都是李先生在開車,起初的擔心逐漸變為現實。導航提示35公里處有服務區,他們就滿心希望去尋找,到達后工作人員告知因疫情暫停加油…導航提示20公里處有服務區,到達后又是因疫情封閉…
就這樣連續幾個服務區掠過后,夫妻倆看著后排熟睡的孩子,心底著實有點發慌起來。
一路疾馳無停,行至江蘇高郵服務區才得以加油,夫妻倆這才稍稍松口氣,目的地石家莊鹿泉是怎樣的情況,李先生也來不及多想,只想盡快到達。
近在咫尺,卻無法回家
再一次上路,李先生一家經濟南服務區加油休息后再無停留,于2月22日傍晚歷經一天一夜行程后抵達石家莊鹿泉。
李先生一下高速就迫不及待地再次詢問商貿城負責人可否進入,回復內容依然是不予開放。北方春寒料峭,夜晚變得寒氣逼人,李先生此刻的心情也如鹿泉的實時氣溫,滑到了冰點。“我當時特別絕望,我是南方人,在這里舉目無親,一時間不知道該找誰去,我去找了好幾家賓館,沒有人敢留宿我們,除非有證明。我就試著去找鹿泉李村鎮政府要開個證明,實在不行我做了最壞的打算,報警請求警方隔離,至少我有個安身的地方”。
政府“親”商,問題迎刃而解
李先生一家四口來到李村鎮政府,但因李村疫情勸返站設在李村鎮政府西200米處,人車無法進入,更何況是南方口音的李先生和他浙江牌照的私家車。無奈之下,沮喪的李先生找到勸返站上戴有工作證“標識”的鎮政府干部張彥剛。
同樣留意到這一車四人“不速之客”的張彥剛在進行測溫、登記例行程序,詳細了解其行程、途徑地及身份后,熱情地安慰李先生:“請放心,你在鹿泉投資發展,就是鹿泉的家人親人,疫情雖然嚴峻,但我們絕不會讓家人有家難回”,隨即立刻將情況報告鎮主管領導。
經歷了大約20分鐘“漫長”的等待后,李先生被告知其由鎮政府人員陪同護送至商鋪嚴格執行14天居家隔離,李先生又驚又喜,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李村鎮政府距汽車公元不過5分鐘車程,李先生剛進入華北汽車公元路,就遠遠地看到汽車公元和商鋪門口久違且熟悉的燈光。“春節期間的華北汽車公元水電是全部關停的,怎么會...”帶著這個疑惑,李先生到了商鋪門口,鎮村兩級干部王計中、牛書江、杜貫杰已經在門口等候。沒有以往的握手寒暄,但多了一袋袋的米面油、蔬菜等生活所需。
原來,就在等待通知那“漫長”的20分鐘里,李村鎮政府第一時間啟動外來人員到石應急預案,聯絡華北汽車公元物業開通水電,為李先生一家準備蔬菜、水果、電飯煲、體溫計等必需品,真正做到疫情無常、營商有情,于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據悉,石家莊市鹿泉區在疫情期間各項防控措施非常嚴格,但即便是非常時期,寬嚴相濟、人性化服務依然體現日常。李先生感慨地說:“我們臺州是民營經濟的發祥地,制造業很發達,這次的經歷讓我深切感受到了鹿泉的重情重義和親商愛商、海納百川的發展情懷。雖然這里距離我的家鄉有一千多公里,但實實在在油生了家鄉的熟悉感和歸屬感,我會秉承每個臺州人的‘墾荒’精神,投資鹿泉、發展鹿泉、服務鹿泉,為鹿泉招商引資,把我的新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繁榮、富裕”。(武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