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國首個氣體能源衍生品——液化石油氣(LPG)期貨在大商所掛牌上市。
上市第一天,液化石油氣在期貨盤面上表現為大幅貼水,向市場傳遞出明顯的價格信號,這也提醒了相關企業需盡快參與管理價格波動風險。
上市首日遇到大跌
昨日收盤時,液化石油氣期貨大幅貼水,即普遍低于現貨價格,體現出期貨價格信號的作用。LPG期貨首日5個合約均下跌,主力合約PG2011報2366元/噸,較2600元/噸的掛牌基準價下跌9%。
當下全球疫情蔓延引發擔憂,國內外能源化工市場震蕩,液化石油氣產業也不能“獨善其身”。中國是全球最大的LPG進口國和消費國,國內很多LPG企業面臨原油及產品價格波動風險,LPG期貨上市首日便得到產業鏈企業的關注和參與。
參與首日交易的馬森能源公司總經理林良杰對記者說,“由于近期全球能源市場受原油價格戰及海外疫情擴散影響,市場預期偏悲觀,疊加周末現貨市場出現一定程度下跌,反映在期貨盤面上表現為大幅貼水,也體現出期貨價格信號的作用。”
上市首日就遇到大跌行情,市場各方并不覺得意外。東證期貨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金曉表示,現貨市場不斷走低的價格與沙特CP價格大幅下調的預期帶動期貨價格下跌。在近日國際油價“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下,市場預期沙特CP價格可能在周二大幅下調,4月沙特丙烷CP價格可能定于190美元/噸,較上個月的430美元/噸腰斬過半。華南地區燃料氣現貨價格進一步下挫,跌至2500元/噸的年內新低。期貨價格走勢比較符合上述預期。
產業客戶積極參與交易
昨日收盤數據顯示,共有8600多個客戶參與LPG期貨首日交易,成交量9.64萬手(單邊,下同),持倉量1.31萬手。其中PG2011主力合約成交量達到8.51萬手,持倉量1.02萬手。產業客戶積極參與交易,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搶得LPG期貨交易首單。
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由于產品運輸、倉儲的特殊性,LPG價格波動幅度相對其他產品更大。國外雖然有紙貨合約,但流動性相對較差。相對來說,LPG首日成交量比境外紙貨日成交高出很多,這是LPG期貨明顯優勢之一。
液化石油氣市場交投活躍,除了產業企業和投資者的參與外,做市商同樣功不可沒。實際上,這是大商所首次在期貨上市之初就引入做市商制度。在上市初期引入做市商,可以作為其他投資者的交易對手,先滿足對應的交易需求,再逐步匹配有交易需求的另外一方,從而提高市場流動性。
五礦經易期貨風險子公司五礦產業金融作為大商所LPG期貨指定做市商之一,在首批上市的多個合約中進行做市工作,積極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五礦經易期貨總經理張必珍表示,LPG合約首日受到原油價格下跌影響低開,隨后走出一波上漲并維持在一定位置震蕩到收盤,這給予企業較好的機會參與避險。相信實體企業可以利用期貨避險平臺,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
關鍵詞: LPG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