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方便面的龍頭之一,今麥郎IPO提速。
近日,據證監會消息,今麥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今麥郎”)已與中信建投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這意味著,成立于1994年的今麥郎正式向A股發起沖擊。
從營收規模來看,統一和今麥郎在營收上的“比分”咬得很緊,2019年,今麥郎營業收入218.488億元,首次沖破營收200億大關,而統一在2019年營收為220.2億元。因此,今麥郎的此次上市有可能搶占統一“老二”的位置。
目前,憑借大面品類,今麥郎已占據了泡面市場份額前三,但是這也不代表今麥郎就沒有隱憂。近年來,方便面行業的主要趨勢,就是向健康化、中高端轉型,在今麥郎不斷嘗試新產品的同時,對手也沒閑著。同時,記者注意到,此前今麥郎旗下產品多次被爆出食品安全問題。
針對上市計劃以及面臨挑戰如何加筑其護城河等問題,1月9日,長江商報記者向今麥郎方面發送采訪函,但是截至發稿公司未予回應。業內人士認為,今麥郎如果實現上市,補足資本短板,將在與康師傅和統一的“三國殺”中增加獲勝牌面。
距實現千億營收目標尚遠
據悉,今麥郎前身是華龍食品集團,總部位于河北省邢臺市。今麥郎董事長范現國計劃,2020年今麥郎營收要突破300億,未來將達到1000億。
不過以目前來看,今麥郎距離1000億的營收目標還比較遠。此前,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評價稱,今麥郎缺少差異化的大爆品和大單品。對今麥郎來說,能否實現千億目標和資本市場的青睞,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方便面三巨頭中,只剩下今麥郎還在上市門外徘徊,其他的方便面老品牌很早就上市了。如康師傅1996年在港交所上市,如今康師傅控股(0322.HK)市值達到了767億港元;統一企業中國(0220.HK)市值達到了343億港元。
據悉,今麥郎曾在2017年有過上市計劃,彼時有媒體消息放出,今麥郎在謀劃IPO事宜,但之后沒有下文。在2019年初,今麥郎還想借助萊茵體育曲線上市,但仍是以失敗告終。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襲來,方便面成為不少人的“宅家利器”,相關上市公司股價順勢上漲。
不過,即使今麥郎此次能成功上市,能否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仍有待觀察。朱丹蓬認為,“中國快消品行業進入了一個高強度競爭的節點,今麥郎發展也需要突破,需要在多品牌、多場景、多品類、多渠道、多人群布局,投入會加大。如果不以上市的方式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挖寬企業護城河,企業就存在掉隊風險。”
“健康高端”成新趨勢
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1年,國內方便面市場曾經歷了“黃金十年期”,銷量從178億包猛增到424.7億包。
不過,隨著外賣行業的興起,以及方便面在消費者心中與“垃圾食品”“不健康”掛鉤,消費者可選擇的替代品增多,銷量很快急轉直下。2013年到2016年,國內方便面銷量從462.2億包大幅下跌至385.2億包,一夜回到了2010年的水平。
最近兩年,伴隨消費升級,方便面市場高端化趨勢越發明朗。因此,布局高端產品也是眾多企業的做法之一。縱觀目前國內市場,康師傅康師傅持續發力高端市場,推出了高端面“Express速達面館”、“速達煮面”、“速達自熱面”等。統一也發力泡面高端市場,推出了中高端產品湯達人、5元以上價格的“都會小館”、“相伴一城”以及超高端產品“滿漢宴”等產品。今麥郎則在2015年推出一菜一面,后推出了老范家快餐面館面。
此外,方便食品還呈現出向高品質、高顏值、高性價比邁進的趨勢,并由單一技術創新向全新技術綜合應用的集成創新方向發展。在第二十屆中國方便面大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整個方便食品正在從‘價格戰’向‘價值戰’實現健康轉型,全行業依自主創新裝備整體進入2.0時代”。此外,也不乏螺獅粉、熱干面等網紅方便產品的出圈,新品牌、老品牌等相繼入局,使這場競爭愈發白熱化。(長江商報記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