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撤材料潮已引發監管關注。證監會主席易會滿20日表示,在IPO現場檢查中出現了高比例撤回申報材料的現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
雖然在如今的IPO保薦江湖里,龍頭券商已占據絕大多數席位。但坐穩“保薦王”之位并非易事,IPO高比例撤回潮起,龍頭券商正在遭遇保薦“滑鐵盧”?
撤材料企業,由哪些券商參與保薦?第一財經記者據滬深交易所官網綜合梳理,截至3月19日,注冊制板塊已有71家企業因撤回IPO申請而終止審核(創業板45家、科創板26家),30家券商參與了上述企業的保薦——既有“三中一華”、海通、國泰君安等頭部券商,也有中泰證券、東莞證券、財通證券等中型券商,還有申萬宏源承銷保薦、方正承銷保薦等券商承銷保薦公司。
哪些券商的項目終止(撤回)數量較多?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撤材料的七十余家企業中,10家由中信證券保薦,數量居首,中信建投、民生證券各有5單項目因撤回終止,海通證券、華泰聯合、國信證券均有4單。
IPO撤回潮洶涌,中介機構執業質量再被拷問?
年內至今IPO撤材料企業保薦情況(資料來源:記者據滬深交易所官網整理)
中信證券年內已有10單撤回
先看科創板IPO撤材料情況。
年初至今,26家科創板企業因“撤材料”而終止審核,涉及柔宇科技、云知聲、百子尖、森泰英格等。
撤材料的情況從今年1月便開始出現。1月至今,每月分別有10家、9家、7家擬科創板企業終止審核(因撤回)。
撤回的26份科創板IPO申請,由16家券商保薦。撤材料的是哪些券商投行的項目?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各有4單,數量并列第一。
中信證券參與保薦(撤回)的項目是:柔宇科技、丹娜生物、尚沃醫療、天士生物;海通項目是:聯動科技、朝微電子、開創環保、中超股份。
年內至今中信證券保薦的科創板項目撤材料情況(資料來源:上交所)
年內至今海通證券保薦的科創板項目撤回情況(資料來源:上交所)
上述兩家之外,中信建投有3單項目因撤材料終止,東莞證券、招商證券分別有2單。
此外,安信證券、東海證券、國金證券、中銀證券等其余11家券商均有1單科創板IPO項目撤材料。
再看創業板注冊制IPO撤材料情況。
據深交所官網數據,年初至今,共有45家企業擬創業板IPO企業審核狀態為“終止(撤回)”,涉及正業設計、木瓜移動、貝爾生物等公司。
3月至今,就有斯瑞爾、中消云等13家擬創業板企業撤回IPO申請。
撤回的46份IPO申請,由24家券商參與保薦。
其中,中信證券有6單,數量最多。僅今年2月,由中信證券保薦的4家擬創業板企業大運汽車、恐龍園、創智和宇、佛朗斯股先后撤回IPO申請。3月至今,再添兩家(中消云、星諾奇)。
撤材料數量較多的還有:國信證券(4單)、民生證券(4單)、華泰聯合(3單)、東吳證券(3單)。國金證券、國泰君安、長城證券、招商證券、中天國富、中信建投均有2單因撤材料終止。
此外,渤海證券、東莞證券、光大證券等其余13家券商各有一單IPO項目終止(撤回)。
保薦機構執業質量再被提及
IPO撤回潮洶涌,中介機構之責再被拷問?
“最近,在IPO現場檢查中出現了高比例撤回申報材料的現象,據初步掌握的情況看,并不是說這些企業問題有多大,更不是因為做假賬撤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易會滿表示。
注冊制時代中介機構角色、業務模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中介機構已經調整到位了嗎?
易會滿表示,從目前情況看,不少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
“對此,我們正在做進一步分析,對發現的問題將采取針對性措施。對‘帶病闖關’的,將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一撤了之。”易會滿稱。
近期,券商年報披露漸入高峰,多家券商在年報中亦對投行業務進行總結、規劃。
中信證券在2020年年報中展望股權融資業務發展時提到,2021年,公司將進一步擴大境內外客戶覆蓋,增加項目儲備;緊密跟進政策變化,就注冊制全面穩步推進、新三板轉板、滬倫通、深倫通、跨境二次上市等業務持續進行布局;加強股權承銷業務能力,發揮公司平臺優勢,為客戶提供綜合投行服務。
浙商證券在年報中表示,改革催生投行大時代。資本市場的改革,催生了投行大時代到來。科創板試點注冊制落地以來,券商投行業務利好逐步顯現。
“2021年初,雖然在局部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又有所嚴峻,但國內整體經濟平穩向好,資本市場改革深入推進的趨勢并未改變,為投行業務帶來了廣闊的發展契機。”浙商證券表示,2021年,浙商投行將繼續深入貫徹“特色+聚焦”的發展戰略,加強綜合服務能力建設,挖掘各類項目儲備,進一步提升業務規模。 (林斐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