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投資資金缺口,難免讓市場心生“畫大餅”、“冒進”的質疑。
交易所在關注函中,也重點關注厚普股份的資金問題,要求厚普股份說明本次項目投資金額的測算依據及測算過程,投資資金的來源、自有資金投入比例、具體融資安排和計劃,說明公司的資金支付能力,分析大額項目投資對公司償債能力及日常生產經營的影響,是否存在投資金額、投資進度不及預計導致的違約風險,并進行充分風險提示。
厚普股份自身似乎對能否足額籌集到所需資金也信心不足。在公告中,公司稱,本次項目將以包括但不限于自有資金、項目融資等方式投入,公司執行本協議書的資金來源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氫能業務收入占比不足1%
大舉布局氫能業務,厚普股份會有什么樣的前景?
厚普股份成立于2005年1月7日,公司稱,其以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起步,致力于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的清潔能源裝備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業務涵蓋裝備制造、工程設計、燃氣運營、物聯網、技術服務等五大領域,產品覆蓋全國31個省級區域,同時遍布歐洲、非洲、東南亞、中亞、美洲等地區,應用場景包括英國倫敦LNG無人值守車用加注設備、俄羅斯超低溫屏CNG加氣機、新加坡LNG杜瓦瓶充裝設備、中石化西上海與安智油氫綜合能源站、北京大興氫能科技園加氫站等。
根據年報披露,公司合作客戶主要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各大燃氣集團、各地交運集團、物流、港口碼頭等。
厚普股份自稱,從2013年開始就積極開展氫能相關領域業務,為國內首家箱式加氫站解決方案供應商,自主研發的多項氫能加注設備關鍵部件率先打破了國際壟斷,在加氫站領域已形成了從設計到關鍵部件研發、生產,成套設備集成、加氫站安裝調試和技術服務支持等覆蓋整個產業鏈的綜合能力。
根據公司表述,厚普股份似乎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然而,其實際經營業績與競爭力似乎不相符。
2015年6月11日,厚普股份登陸創業板。上市前后,經營業績劇變。上市前的2012年至2014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為快速增長。
上市后,2015年至2018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13億元、13.01億元、7.39億元、3.70億元,同比變動16.25%、16.87%、-43.20%、-49.87%。同期凈利潤為1.77億元、1.67億元、0.32億元、-4.79億元,同比下降1.69%、5.23%、80.59%、1575.36%。營業收入呈下降趨勢,2017年、2018年降幅較大,凈利潤則表現為加速下滑,2018年巨虧。
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反彈至5.43億元,同比增長46.55%,凈利潤為0.21億元,實現了扭虧為盈。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下滑至4.78億元,凈利潤為虧損1.68億元。
實際上,2019年,公司雖然實現扭虧為盈,但扣非凈利潤仍然虧損,虧損金額為0.17億元。近三年,除了2019年,2018年、2020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均為虧損,虧損金額分別為4.34億元、1.74億元。
整體上,2015年上市以來,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累計數為虧損2.50億元。
在此情形之下,2018年,公司曾籌劃易主,公司實際控制人江濤擬將其所持公司20%的股份表決權委托給北京星凱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季文,王季文將替代江濤成為實控人。不過,易主事項未果。
去年11月,實控人江濤擬將其持有公司20%股權轉讓給王季文及其控制的北京星凱,正式完成易主。
王季文入主后大動作不斷,推動厚普股份向其定向發行股份,王季文出資1.70億元包攬定增。緊接著就是氫能項目建設。
不過,2020年,厚普股份氫能業務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不到1%。
舉債大規模布局氫能業務,資金不足、造血能力弱的厚普股份,能夠大打翻身仗嗎?(長江商報記者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