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寧晉縣被列入全省首批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示范縣。該縣近5年累計投資19457萬元,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3.6萬畝,織密田間道路、輸水管道、輸配電、防護林四張網,土地耕種、灌溉、交通條件大大改善,變“糧田”為“良田”。
織密田間道路網。項目區新增硬化田間道路167.62公里,整修砂石路173.39公里,往日雨雪天過后泥濘不堪的道路變成筆直平坦的水泥路。隨著田間道路交通條件的不斷優化,全縣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農機總動力達110萬千瓦以上,其中80馬力及以上大型拖拉機保有量3000余臺,自走式小麥聯合收割機保有量2400余臺,自走式玉米收獲機保有量2000余臺,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以上。機械化作業不僅大大提高功效,降低用工成本,還解放了大批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掙錢,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織密輸水管道網。寧晉縣是糧食生產大縣,小麥、玉米是兩大主要糧食作物,同時也是灌溉用水較多的作物。由于該縣地處歷史上地下水超采嚴重的華北最大“漏斗區”,遏制地下水超采任務繁重。為此,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他們重點圍繞節水做文章,累計鋪設地下防滲管道977.83千米,通過發展“地下防滲管道+地上軟管”的小畦灌溉,降低了地壟溝產生的自然蒸發和跑、冒、滲、漏,每畝每年可節水約45立方米,結合引種抗旱節水品種,推廣秸稈還田、平衡施肥等配套措施,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不但穩步壓減了農業地下水開采,又確保了糧食連年穩產豐產,實現“節水+保產”雙贏。
織密農田防護網。累計栽植防護林18.13萬株,農田防護林覆蓋率由35%提高到100%,項目區內綠樹成行,發揮了涵養水源、改良土壤、降低網速等多種生態作用。據測算,防護林網可將風速降低一個等級,減少農作物倒伏,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進一步提高,為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筑起一道道綠色屏障。同時,林網長成后,可通過更新采伐,獲取一定量的木材,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織密農田供電網。農業發展必須電力先行,項目區新裝變壓器358臺,新增輸電線路35.59千米,灌溉機井供電半徑縮短到500米以內,線路架到機井旁邊,農業灌溉用電更加安全便捷,為農田灌溉用電提供了動力保障。(記者劉楊 通訊員李三虎 李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