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赤城縣圍繞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加快造林綠化步伐,高標準推動壩上地區植樹造林工程赤城片區造林工作,全面推進“首都兩區”建設,為首都構筑綠色生態屏障。
該縣南臨北京,地處首都上風上水區域,是阻擋風沙南侵的重要生態屏障,也是“首都兩區”生態支撐的重要一環。在馬營鄉羊坊村,群山仿佛罩在一片綠網之中,山坡被分割成一個個巨大的棋盤,放眼望去,皆是新植的云杉和油松。這里是張承壩上地區植樹造林2020年度人工造林項目第二十七標段,總面積1417畝,總種植數達到10.5萬棵。
該標段施工隊長尤桂軍介紹,施工隊自5月份進場以來,征地拉線,修理停車場,方便后期運輸苗木,動土挖坑,一畝地挖74個,坑口寬三乘三,以提高苗木成活率,8月初開始施肥、栽種。目前,施工隊已完成工程量的65%。“咱們苗木來得不容易,運輸都拉到馬路邊,騾子再馱到山上,我們就跟保護小孩似的,輕拿輕放。我們的目標就是,讓苗木成活率盡量達到85%以上。”
該標段人工造林工作是赤城縣植樹造林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以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作為發展奧運經濟、建成“首都兩區”、促進協同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等的重要抓手,積極貫徹落實張家口市及承德壩上地區植樹造林實施方案,總計劃營造林209.5萬畝中涉及該縣的有19萬畝,遍布17個鄉鎮。其中,規劃造林、補植補造、退化林修復等各項人工造林工程達8.5萬畝,分3個批次實施。2019年度完成4.6萬畝,2020年度計劃完成7.624萬畝,2021年度完成余下6.776萬畝,共投資3.4億元。從2019年開始,該縣就以增綠增質增效為主攻方向,科學有序開展工作,統籌推進密云水庫、官廳水庫上游水源保護林等項目建設,構建立體復合森林系統。
如今,該縣首都生態屏障功能逐年顯現,“綠色底蘊”更加濃厚,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冬奧會籌辦提供了強有力的生態支撐。據介紹,今后,該縣將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協助構建完善的京津冀生態屏障,緊密貼合張家口市構建五大綠色體系、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方向,加快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生態強縣,美麗赤城”,推動“首都兩區”建設工作突破見效。(通訊員王秀敏 范云柯 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