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劇場內沉浸式參與話劇演出,在草坪上與樂隊共同哼唱民謠歌曲……近日,北京市門頭溝區 “小院有戲” 首場演出,在王平鎮東馬山家精品民宿“小院劇場”上演。
京腔京韻的國風歌曲、清麗柔婉的昆曲唱腔、輕松詼諧的相聲段子,完美融入《客到茶館》的沉浸式演出中。演出打破傳統舞臺表演形式,以 “融戲于景、戲景相融” 的全新形式向游客呈現。
北京門頭溝地處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長城文化帶的交匯點,有著獨具特色的民間民俗、古村、古道、京西煤業、史前文化、長城文化、農耕文化、琉璃文化、元曲文化等文化資源。
據了解,門頭溝區推出“小院有戲”文化品牌,是為更好地保護、傳承、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激活區域文化資源。
門頭溝區篩選輻射范圍廣、文化底蘊深厚的“門頭溝小院”精品民宿群,建設“小院劇場”,結合旅游度假重點時間節點,組織階段性、嵌入式“小院有戲”文藝演出活動,因“院”制宜打造“小院有戲”文旅消費新場景。
小院如何有戲? 據了解,“小院有戲”文化品牌系列演出,是以專業演出團隊帶動培育鄉村文藝團隊的形式,傳承保護“柏峪燕歌戲”等具有百年悠久歷史的非遺文化。
據介紹,五一期間,門頭溝區將在東馬山家、爨底下村、柏峪村、田莊村四個“小院劇場”開展草坪音樂會、曲劇《跟黨走》等各具特色的文藝演出,同時將陸續推出原創話劇《馬致遠》《化蝶》等沉浸式演出劇目。
門頭溝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門頭溝在冊不可移動文物占北京市的14.5%。門頭溝區將深入挖掘、凝練提升這些獨特的文化符號,加強特色文化文藝作品原創,打造不同類別、各具特色的文旅消費新場景,持續提升“小院有戲”品牌影響力。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董城 通訊員張思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