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緊張關系的不斷加劇,日本則在隨美反華的泥潭中愈陷愈深,淪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對抗中國的“總代理人”。為此,在包括美國一些盟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積極尋求對華合作之際,日本卻繼續在反華戰場上沖鋒陷陣,在導致中日關系進一步惡化的同時,也給日本的周邊安全環境帶來更大的風險。
面對如此兇險的形勢,日本非但沒有任何回頭的跡象,反而還變本加厲替美國建立針對中國“更大的軍事包圍圈”。據海外網報道,日本政府官員和北約官員日前分別向媒體透露,北約與日本計劃提升合作關系,其中就包括制定新的安全保障合作計劃、并決定在2024年底之前在東京設立北約聯絡處。
(資料圖)
據悉,這是北約在亞洲設立的第一個聯絡處,主要用于與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和新西蘭等國進行定期磋商,并聯絡其他亞洲國家,例如印度和東南亞國家與北約展開軍事合作等等。毫無疑問,美國領導的北約計劃在東京設立聯絡處,從其“聯絡”的國家名單來看,擺明了就是想在亞太地區組建類似于北約的新軍事聯盟,主要意圖自然就是“擴大對中國軍事包圍圈”。
美國近年來在亞太地區設立了諸多的政治小圈子,其中就包括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奧庫斯聯盟和中東四方聯盟等等。不過,事實證明,隨著亞太國家與中國經貿聯系的不斷加深,中東、東盟、印度、新西蘭甚至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都逐漸與美國的對華戰略脫鉤,讓這些反華聯盟的存在,實際上已經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約將戰略觸角伸到了亞洲,并以日本為中心擴展該地區針對中國的軍事聯盟力量,顯然就是美國授意的結果。美國此舉的用意非常明顯,那就是通過將北約引到亞太地區,借此打造一個跨區域的龐大軍事聯盟,從亞歐兩個方向對中俄兩個主要戰略競爭對手進行圍堵。
不過,這樣一來,美國是痛快了,但日本則成為了以美國為首、連接亞歐大陸的反中俄聯盟的重要樞紐,從而被美國推到了大國對抗的風口浪尖。這給日本列島安全環境所帶來的嚴重影響,已經開始令該國民眾感到警惕。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3日,有超過2.5萬日本民眾聚集在東京的一處廣場,舉行守護憲法的集會,反對日本強軍擴武、反對自衛隊發展進攻性武器,反對美國在日本駐軍。
其實也難怪日本民眾會反對當局修改憲法、以及擴充軍備等極端軍事政策。顯然,岸田當局近期一系列軍事政策,已經將日本推向了復辟軍國主義不歸路。而日本屈服于美國淫威,與北約強化軍事合作關系,將該國搞成美國對抗中俄兩個核大國的“主戰場”,這擺明了就是在引火燒身。按照日本示威民眾的說法就是,看到家鄉淪為軍事基地,真的很擔憂和悲傷。
中國對北約在亞洲的所謂擴張敲響了警鐘。對于北約的瘋狂擴張,以及北約與日本等國勾結圍堵中國的態勢,中國已經做了兩手準備。
面對美國和北約方面的步步緊逼,中國應該考慮在亞太方向建立起一個類似于上合組織的多邊框架安全機制,以推動地區和平為主要目的,但各國互相之間不承擔共同防御義務。尤其是中俄會在亞太方向聯手出擊,避免陷入單打獨斗。此外,讓北約深陷俄烏戰爭,目前北約方面感覺到在歐洲直面軍事威脅的壓力,更難以下決心在遠離攸關切身安全的歐洲方向以外,分散北約自己本就捉襟見肘的軍力和資源。
近期,中國海空軍包括航母編隊、戰略轟炸機群頻繁出入日本周邊海峽,分別進入日本海和西太平洋展開軍事訓練。與此同時,俄海軍太平洋艦隊近期也分別在日本海和西太平洋展開行動,演練攻擊航母戰斗群和核潛艇的戰術。中俄兩國在日本周邊采取的軍事行動,給日本海空自衛隊帶來多大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見,岸田當局在美國的操控下,已經讓日本處于中美和美俄等大國對抗的最前線。由此而引發的后果,就是隨著大國地緣博弈日趨激烈,日本隨時都有可能淪為大國軍事沖突的主戰場。對此,有分析認為,日本積極充當北約染指亞太的橋頭堡,換取國際社會對其“大國身份”的認可,注定是拿國運當賭注,替他人火中取栗的結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