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全球經濟下行影響,香港實體經濟產生了重大外部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投資者對香港金融市場的信心,金融業發展舉步維艱。
2月以來,香港全面開放與內地往來,并恢復內地居民與香港、澳門團隊旅游等經營活動。香港的全面開放,對于金融科技業而言,既是挑戰,又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發展機遇。香港相關行業是否有足夠的基礎和能力抓住金融大變局的歷史性契機,面向未來,完善金融生態,提升香港金融中心的國際競爭力,是外界始終關注的話題。
(相關資料圖)
與此同時,4月,一個新的熱詞出現在了外界的討論中——香港Web3。隨著數以萬計的行業人士奔赴香港參與領域對話,一種認為Web3在香港會順利完成蛻變的聲音逐漸凸顯。
歐科云鏈研究院近期發布一篇采訪文章,與身處香港Web3領域的多位角色對話,討論這一互聯網模式在香港未來的前景。4月的香港和之前有何不同?目前香港出臺的一系列Web3與虛擬資產相關政策是否利好?Web3如何助推香港新金融模式建立?
金融生態與政策并行,融入新要素是重點
根據香港金融發展局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香港科技及數據技能仍然是金融服務行業的最大技能缺口。香港政府也在逐漸認識到這一痛點,相繼發布金融科技利好的政策條例,意在促進內外人才、技術、服務流通。
尤其是近期,隨著香港Web3協會的成立,更是將金融科技業與Web3的融合提升至了上層設計的目標。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Web3.0對金融科技發展起關鍵作用,去年底發表虛擬資產政策宣言,說明政府有開放態度和堅定決心,最近一些龍頭科技企業和高技術初創公司考慮在港開拓業務,包括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區塊鏈基建企業、虛擬貨幣錢包、支付企業等相關項目。創科是香港重點發展領域,Web3.0 發展正值黃金起點,能改變原有的商業運作模式,同時創造更多新機遇,香港要敢于成為這波創新浪潮的引領者。”
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也表示,近期事件及市場發展顯示,數字資產對實體經濟有著實際和明顯的影響,此發展趨勢已無可避免。是在價值數百萬億美元的資產代幣化市場,怎樣把龐大的傳統資產代幣化才是香港虛擬資產行業最大的發展機遇。
相比之前討論許久的亞洲金融中心新加坡而言,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有獨立立法權的司法區域,有更加明確的優勢。光是從近幾年頒布的虛擬資產相關政策可以看出,香港政府的前瞻和監管能力是顯著的,Web3法律專家、天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偉分析道。
歐科云鏈研究院前不久對香港證監會就加密貨幣交易發布的《咨詢文件》做出解讀,近期政策可以看做是港府對鞏固自己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強力宣言,其中所蘊含的機會,可以類比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興起的現代外匯市場。不僅僅值得Web3.0的從業者關注,更值得金融行業的全體從業者重視。
然而,歐科云鏈研究院還指出,目前香港一些新規仍未針對技術性細節做出詳細說明,給未來發展帶來一絲不確定性,技術新要素的融入或許是未來重點。
香港金融與Web3即將上演一場大戲
政策基礎雖穩固了香港金融新模式的地基,對于未來如何發展,業界有著不同的聲音。
“香港要成為 Web3 中心,與多個因素有關,政策、稅收、生活成本和便利性、配套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欠缺,需要加強建設和開發”,Web3創業老兵、NFTChina CEO TonyFu作為垂直領域創業主力,仍然持觀望態度。
但是大部分媒體、法律界的角色已經做好了迎接香港Web3的準備。資深媒體人、Web3觀察者玉寧表示,Web3需要香港,香港也需要Web3來抵御人才流失后的經濟衰退,因此,香港Web3不會只是曇花一現,人才密度足夠高,行業才會蓬勃發展。如果香港的政策持續利好,還是可以留下人的。
這也是部分法律工作者認可的,香港目前已經在努力吸引項目,吸引技術人才進港,制定一系列行業監管法規引導行業合規化發展,這是一個好的趨勢,或許可以幫助Web3本身的行業朝著健康化發展。
圖片來源:浙江數字金融科技聯合會《2022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
在《2018年金融科技全球中心城市報告》中,綜合金融科技產業、生態、監管等因素,香港的綜合指數排名全球第十。然而在《2022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中,香港已經位列第十三名。綜合看來,香港金融業必須破除故步自封的習慣思維,以創新精神推動自我革新,積極融入Web3等進行科技、共識要素,在亟待突破的形勢下,發揮信息科技基礎設施及雄厚的研發及創新實力,才能給亞洲交上一份滿意的新金融發展答卷。
(以上圖片由歐科云鏈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