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上海市民謝老伯在瑞金醫院確診腦萎縮,醫生建議他此后持續服用名為“思考林”的膠囊藥,并一次性為他配了3周的用量。藥吃完了怎么辦?上海一種名為“延伸處方”的便民措施為謝老伯提供了方便,即通過將大醫院的處方延伸至社區醫院使用的方式,讓他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解決用藥需求。
豈料,謝老伯跑了好幾次家門口的浦東新區上鋼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未能順利辦妥延伸處方。究其原因,瑞金醫院開具的處方是一盒42粒規格的“思考林”,而社區醫院只有一盒12粒和24粒規格的可以辦理延伸處方。雖然是同一種藥,但規格不一樣,延伸處方就是辦不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延伸處方顯然是個便民的好措施。市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上海16個區的24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提供延伸處方服務,共計延伸處方1028.11萬張。與此同時,“12345”市民服務熱線也收到不少市民的來電,稱他們在辦理延伸處方時遇到了種種障礙,呼吁改進這項工作,將好事做好。
規格不同,為何不能延伸?
謝老伯回憶道,他在瑞金醫院開完藥后,當即前往上鋼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找到簽約的家庭醫生,辦理延伸處方。醫生查詢后告知,所要延伸的處方暫時還調取不到,需要等待兩周左右。“五一”假期后,在瑞金醫院配的藥已經吃得差不多了,謝老伯再次找到家庭醫生。這次,醫生查到了瑞金醫院開具的處方,但卻告知謝老伯,他所要延伸的處方藥不在可以辦理延伸處方的藥品目錄中。
5月11日,謝老伯致電“12345”反映遭遇。上鋼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很快給他回復,稱“思考林”這款藥,僅一盒12粒和24粒規格的進了延伸處方藥品目錄,而瑞金醫院的處方上,開具的是一盒42粒規格的,無法直接辦理延伸處方。
同一種藥,為何規格不一就不能延伸?記者致電上鋼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咨詢。工作人員說,延伸處方由家庭醫生在專門的平臺上提出申請,再由國藥集團、上藥集團配送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直接配送到患者家中。謝老伯簽約的家庭醫生進一步解釋,醫生在操作時,需要調取到大醫院開具的處方,并直接根據處方上的藥品編碼操作延伸。延伸處方實行藥品目錄管理,處方上的藥品和藥品目錄中的藥品兩者編碼一致才能操作延伸,“雖然是同樣一種藥,但規格不同編碼也不同。編碼不在目錄中就延伸不了,這并非刁難患者”。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給出的解決辦法是,謝老伯需要前往瑞金醫院重新開具一張使用一盒12粒或24粒規格“思考林”的處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可以操作延伸了。“那就再跑一次吧。”5月15日,謝老伯來到瑞金醫院,掛號就診后,他向醫生提出調整用藥規格。醫生查詢后無奈地告知他,瑞金醫院藥房只有一盒42粒規格的“思考林”,“總不能為了個人要求單獨去進一批小包裝的吧?”
記者也致電瑞金醫院,藥房工作人員確認齊魯制藥的“思考林”的確僅42粒裝有庫存,12粒裝曾經進過貨,但目前無庫存。據醫院稱,進貨首先要考慮的是患者用藥方便,“思考林”每天要服用3粒至6粒,且要長期用藥,肯定是42粒裝的更方便患者。
對于謝老伯來說,辦理延伸處方并不僅僅是少跑腿、少排隊帶來的方便,社區醫院在掛號費、藥品報銷比例上都比大醫院來得實惠,可以實實在在減輕他的負擔。但謝老伯告訴記者,由于開方未果,延伸處方事宜只能暫時擱置。
銜接不暢,處方延伸“難到位”
在相關平臺,有市民反映了更“坎坷”的辦事經歷。今年4月,徐匯區市民陳先生在中山醫院就診后,醫囑長期服用“倍他樂克”藥片,并開具了處方。“倍他樂克”雖是延伸處方藥品目錄上的藥品,但和謝老伯的遭遇一樣,中山醫院給開具的是一盒14片規格的藥品,與延伸處方藥品目錄中一盒7片的規格不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無法為陳先生辦理延伸處方。為了能開到一張使用一盒7片規格“倍他樂克”的處方來辦理延伸處方,陳先生隨后跑遍了中山醫院、第八人民醫院等多家大醫院,均被告知醫院里沒有7片規格的“倍他樂克”。無奈之下,陳先生也只能多次撥打求助電話。
謝老伯的簽約家庭醫生告訴記者,類似情況他在為市民操作辦理延伸處方中已碰到多次,歸根結底問題出在了大醫院和延伸處方之間的“用藥銜接不暢”。這種不暢不僅體現在使用藥品規格上的不同,因為藥品編碼頻繁調整帶來的無法銜接更為常見。
今年5月初,浦東新區市民張老伯前往洋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理高血壓藥品“諾欣妥”的延伸處方,此前他已在浦東公利醫院就診并開具了處方。洋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現,盡管處方上的“諾欣妥”和延伸處方藥品目錄上的規格一致,但藥品編碼卻不一樣,導致無法辦理處方延伸。記者從洋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劑科了解到,據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月都會收到國藥發來的通知,更新延伸處方藥品目錄中部分藥品的編碼。但二三級醫院的藥品通常有庫存,對于舊編碼會有約45天的延續使用期,直至庫存耗盡重新進貨采購才會使用新編碼開具處方,這就導致編碼不一樣無法辦理延伸處方。“因為藥品價格調整、包裝調整等各種原因,醫保編碼調整很常見,但這給延伸處方的辦理帶來了不少麻煩。”
此外,大醫院時常變更采購藥品的品牌,也會導致市民辦理延伸處方受阻。浦東市民黃先生長期服用“再寧平”品牌的降壓藥鹽酸樂卡地平片,通常他是在公利醫院開具處方后,再前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理延伸處方開藥。今年4月,在通過延伸處方開藥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稱“再寧平”的藥品醫保編碼發生變更,黃先生需要前往公利醫院重新開具處方。黃先生再次前往公利醫院開藥后發現,公利醫院已采購了另一廠家生產的“谷邦”品牌鹽酸樂卡地平片,而“谷邦”并不在延伸處方的藥品目錄上。黃先生投訴稱:“同一種藥,廠家不同也不能延伸處方,太不方便了。”
好政策亟盼進一步優化完善
上海自2015年試點推出慢性病藥延伸處方政策,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慢性病老年人配藥煩、配藥難的困境。但客觀上,由于延伸處方涉及的環節眾多,相關政策銜接和協作機制不暢通的問題凸顯,亟需進一步優化。
近年來,延伸處方“難到位”的問題也屢屢引發關注。2021年,上海人大將“優化完善延伸處方政策”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內容,多位人大代表調研后提出改進建議。針對代表們指出的問題,2021年12月20日,上海市衛健委正式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本市醫療機構延伸處方工作若干舉措的通知》,其中就包括保障藥品供應、促進用藥銜接在內的多項改進舉措。
針對目前反映較為突出的因用藥銜接不暢引發無法辦理延伸處方的情況,上述通知中也有解決方案,即要求醫療機構優先使用集中帶量采購中選藥品和集中議價藥品,同時由各區衛健委定期梳理分析轄區內各醫療機構藥品配備使用情況,指導督促醫療機構不斷優化藥品供應目錄,形成科學合理的用藥結構,實現上下級醫療機構慢性病的用藥銜接。
但一些社區醫院的家庭醫生認為,上述通知要求較為原則性,實則收效有限。今年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再次提出“優化延伸處方服務”的提案,建議要探索科學制定延伸處方藥品目錄的相關標準,解決頻繁出現的延伸困境。市衛健委在對提案的答復中稱延伸處方的藥品庫目前采取“動態調整”的模式,即允許社區醫院在系統中申請新增藥品,配送企業確認可配送后納入該社區的延伸處方藥品庫。
這一措施管用嗎?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始終無法開具一張使用一盒7片規格“倍他樂克”的處方,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終為他單獨申請了一盒14片規格“倍他樂克”的延伸處方用藥,近日終于解決了他的延伸處方需求。但一些家庭醫生坦言,這一渠道的知曉率、使用率不高,有待于進一步宣傳。
家庭醫生們建議,解決延伸處方辦理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仍然需要系統性的優化和完善。一方面需要合理調整延伸處方的藥品目錄,對于列入目錄的藥品品類,應豐富二三級醫院常用的品牌和規格,減少規格和品牌不一導致的處方延伸困難;另一方面,在藥品編碼發生改變時,應在技術上實現新舊編碼的對應銜接,而不是需要患者重新開具處方來解決。一些家庭醫生還建議,是否可以考慮在延伸處方的系統中給予家庭醫生一定的調整權限,允許家庭醫生在同一成分藥品的不同品牌、規格之間進行微調,提升處方延伸的便捷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