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處暑,中國民間有句諺語“七月半鴨”,說的就是處暑前后可適當進補一些潤燥的鴨肉。廈門市中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師黃墩煌表示,處暑后隨著陽氣收斂,秋燥也會漸顯,滋陰潤燥是這一節氣的養生重點。
黃墩煌解讀說,處暑節氣后便進入由炎夏向秋涼轉換的過渡期。廈門地處閩南,處暑后還會經歷一波高溫天氣,但晝夜溫差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明顯。因此,建議市民在著裝上兼顧考慮溫差因素,有條件的帶一件薄衫出門,以防夜間氣溫突然轉涼。“尤其要提醒喜歡早晚健身的朋友,運動出汗后要注意預防受涼感冒?!?/p>
黃墩煌提醒,除了穿衣,還有飲食。中國人講究藥食同源,基于秋季燥邪漸盛,而燥邪傷肺,因此秋季也是養肺的季節。黃墩煌建議市民,可多吃一些諸如銀耳、蓮子、百合等滋陰潤燥的食物。
(資料圖)
對此,黃墩煌推薦了兩個養生食補方:百合蓮子湯、冬瓜薏米番鴨湯。黃墩煌介紹說,兩個食補湯品都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市民們可適當在秋季飲食當中增加一些。此外,也可適當飲用烏梅湯,以達生津止渴,斂肺止咳之效。
【鏈接】
廈門老字號名店主廚的養生湯?
冬瓜薏米番鴨湯
昨日,本報邀請廈門老字號名店——亞珠漁都大酒樓主廚任磊,為市民介紹處暑養生湯品:冬瓜薏米番鴨湯的做法。任磊入行十余年,先后在多家知名餐飲企業任職,擅長海鮮、湯品制作。
任磊介紹說,這道湯品主要針對閩南地區處暑后暑濕與燥邪共存的特點,以溫和的手法助身體生津、潤燥,簡單易操作,市民在家中即可完成。
材料:番鴨一只、冬瓜1000克,蔥、生姜片、紅棗、枸杞、鹽、料酒。
做法:先將番鴨洗凈,收拾干凈表皮絨毛后,掏空內臟,斬成小塊。起鍋至八成熱,加入蔥、生姜爆出香味,加入鴨塊炒至表面微黃時加入料酒,加水沒過食材調至大火煮開。煮開4-5分鐘后將食材撈出。
隨后,將食材裝入紫砂煲,加入準備好的紅棗等提味食材后,加入礦泉水,加蓋上灶,大火半小時轉小火煲2個小時左右,開蓋加鹽少許即可食用。
掃碼學做冬瓜薏米番鴨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