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飼用消費是國內玉米下游的最主要需求,在玉米下游消費中占比達70%以上, 因此飼用玉米需求的變化會對市場產生較明顯的影響。近年來飼料價格不斷上漲,終端畜牧養殖的飼料成本壓力劇增,玉米雖長期作為飼料中能量原料最主要的選擇,但飼料廠為追逐利潤和提升競爭力,從畜禽生長成績、比價關系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形成多種谷物替代飼用玉米的局面。常見的玉米飼用替代谷物包括糙米、小麥、高粱、大麥等。本文就2020年以來飼用端玉米被替代量進行粗略統計,同時針對飼用端玉米及其替代谷物的價格進行相關性分析。
(資料圖片)
一、2020-2022年玉米及其替代谷物價格、飼用消費量走勢
2020年以后,隨著生豬產能快速恢復,玉米飼用消費相對增加,而國內玉米供需偏緊平衡為主,玉米價格重心不斷上移,多種替代谷物輪換登場。
2016年臨儲玉米政策退出后,中國玉米總消費量呈逐年上升走勢。2016年玉米消費量約2.55億噸,至2022年,該數據已增至2.97億噸,平均年增幅2.75%。影響玉米總消費量的主要是飼用端玉米消費的變化。其中2019年受生豬產能縮減以及飼料產量下降的影響,飼用端玉米消費較2018年增速幾乎停滯。2020年以后,隨著生豬產能和飼料產量的恢復,飼用端玉米消費增加,推動國內玉米總需求上升,玉米價格也隨之上升。但自2021年農業農村部大力推進玉米減量替代行動以來,以小麥、稻谷、高粱、大麥等為代表的能量飼料使用率明顯提升,減輕了玉米的飼用消費壓力。而伴隨2022年初小麥-玉米價差的逐步回歸,以及定向陳稻庫存的逐步去化,預計2023年玉米飼用消費量有所恢復,一定程度上對玉米價格形成底部支撐。
圖 1:玉米及其飼用替代谷物現貨價(元/噸)
數據來源:WIND
圖 2:玉米及其飼用替代谷物飼用端消費量
數據來源:匯易網
本文暫且將玉米、稻谷、小麥的飼用端消費量之和作為市場飼料消費總量,計算出2020年至2022年各類谷物飼用端消費占比(圖3)。由圖可知,2020年,玉米強勢主導飼料使用量,替代谷物使用較少,玉米飼用端消費占比達到最高峰(96%)。2021年以后,小麥和稻谷飼用替代同時崛起,玉米飼用消費占比降至最低點75%;2022年俄烏沖突后,小麥退出飼用替代,玉米飼用消費占比逐步恢復至約84%左右并保持穩定。替代谷物方面,2021年5月至9月,小麥飼用端消費占比經歷最高峰13%,2021年小麥飼用端消費占比同比上升約2.17個百分點,隨后又在2022年年末降到最低點2%;2020年,稻谷飼用端消費量處于低位水平(2%),隨后于2021年增加并持續保持在近三年來最高位(13%左右),2022年稻谷飼用端消費占比同比上升接近1.83個百分點。
圖 3:玉米及其飼用替代谷物飼用消費占比變動
數據來源:wind
二、玉米與小麥替代分析
作為國內產量最高的三大主糧之一,小麥與玉米的國內種植區域高度重合。小麥蛋白質含量比玉米高,但小麥氨基酸平衡比玉米稍差,另外其不含胡蘿卜素,維生素A的含量也低于玉米。但小麥消化率與玉米基本相當。用小麥作為飼用玉米替代品是十分理想的選擇。除此之外,小麥作為飼用玉米的替代,主要優勢還是體現在價格方面。2020年小麥價格大多處于玉米價格之上,隨著2020年生豬產能的迅速恢復,其玉米飼用需求快速釋放,玉米價格在原本就偏緊的供需格局下快速上漲。10月玉米進入新收季,玉米預期供需趨緊,加之貿易商炒作情緒高漲,玉米價格漲至反超小麥,小麥-玉米價差開始出現負值。截止2021年32月觸及最低值-597.56元/噸,玉米價格的強勢上漲促使小麥作為替代品的優勢快速彰顯。據卓創資訊統計,2021年小麥替代玉米飼用量在3000萬-3500萬噸。約占玉米飼用量的14.35%-16.75%。小麥替代作用發揮期間,玉米價格自高位逐步下跌。2021年10月開始,國儲夏糧收購完成加之進入冬小麥種植期,市場流通小麥減少,而終端面粉備貨增加,旺季加工企業開工率提升推動小麥價格持續上行,小麥與玉米價差快速修復。本文選取 2021年5月至9月作為小麥替代玉米較多的時期,對玉米和小麥的價格進行相關性分析,并選取2022年8月至12月作為小麥替代玉米較少的時期,作為分析的對照組。
圖 4:小麥替代玉米較多時期二者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wind
圖 5:小麥替代玉米較少時期二者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wind
由數據分析可知,在小麥替代較多的時期,玉米價格高于小麥價格,小麥的替代作用會對玉米價格產生一定的向下拖拽,因此玉米與小麥價格的相關系數為 -0.709,玉米和小麥價格具有極強的負相關關系。而在小麥替代較少的時期,玉米價格明顯低于小麥價格,谷物類價格此時呈正相關走勢,玉米與小麥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811,玉米和小麥價格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圖 6:小麥與玉米價格相關性分析
數據來源:wind
三、玉米與稻谷分析況
從營養的角度來看,糙米或水稻可以補充或替代動物飼料中的玉米。此外還可以消化大量庫存積壓的陳稻谷 ,對降低養殖企業成本也能起到重要作用。自2022年2月底俄烏沖突爆發以后,小麥價格持續高出玉米200-300元/噸左右,使得飼用小麥逐步淡出市場。2022年3月開始,市場開啟陳稻谷定向拍賣,另一替代品糙米成為飼料企業的主要選擇。2022年3月-9月,定向稻谷累計投放約4200萬噸,同比減少12.5%;共成交2800余噸,同比增加83.69%。實際成交量約占玉米飼用量的13.24%。拍賣底價由前期的1500元/噸漲至東北1600元/噸,南方1700元/噸。2022年小麥替代的缺失使得陳化水稻的成交量同比大幅增加,而作為玉米的替代品,陳化水稻的價格優勢仍舊十分突出。2022年10月,定向稻谷停拍,替代品的供應有所收緊。加之年末新冠疫情感染高峰期,東北地區物流運輸均受到影響,玉米價格重心再度抬升。玉米與糙米價差再次拉開,替代品優勢仍較為突出,但受限于陳稻停拍,替代品與玉米價格的拖拽作用暫時消失。
本文選取2022年4月至9月作為稻谷替代玉米較多的時期,對玉米和稻谷的價格進行相關性分析,并選取2020年2月至9月作為稻谷替代玉米較少的時期,作為對照組。
圖 7:陳稻替代玉米較多時期二者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WIND
圖 8:陳稻替代玉米較少時期二者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WIND
由數據分析可知,在替代較多的時期,玉米價格高于陳稻價格,陳稻的低價替代作用對玉米價格產生一定的拖拽效應,導致玉米價格緩步下跌。玉米與陳稻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4320,玉米和稻谷價格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而在替代較少的時期,玉米價格低于稻谷價格,玉米與稻谷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7353,二者體現出同為主要谷物的價格正相關性。
圖 9:陳稻與玉米價格相關性分析
數據來源:wind
當玉米價格漲至超越其替代谷物價格且價差較大時,替代谷物憑借低價優勢, 對玉米的飼用消費形成一定的替代,該替代作用會對玉米價格形成較為明顯的拖拽作用,使得玉米價格出現下滑。而在價差反轉后,替代作用消失,玉米價格與其替代谷物價格走勢多保持一致,隨國內谷物的供需變化而發生改變。
后續,我們將從產量、庫存等角度繼續探討玉米及其相關飼用替代品之間的價格作用關系。
(文章來源:西南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