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資料圖)
本文主要是結合近期于華東地區的調研,匯總了部分聚丙烯上游的實際運行情況和對后市的看法,包括油制、外采丙烯制、PDH制、MTO制企業等,主要內容如下:
1
企業A:某油制企業合肥代表處
企業運行情況:
該代表處2020年成立,主要負責安徽和江西區域的銷售,年度合成樹脂銷量大概在50-60萬噸,直銷率40%。
新產能投放情況:
該集團安徽區域會有一套30萬噸PP新裝置于今年5-6月份投產,以重油裂解出丙烯,開車后預計會有部分丙烯量富裕進行外銷。
生產計劃情況:
基本是月底指定下月初排產計劃,銷售公司會對生產端提供一定指導方向,針對市場需求的牌號及類別提前反饋給生產端。
對聚丙烯國內需求端的看法:
首先看好房地產回暖帶來的影響,因為房地產回暖會帶動家電需求,順帶帶動管材、中高熔共聚等一些列需求;另外疫情放開之后,各地快消品領域預計比去年都會有非常明確的增幅,如出行率提升帶動各種快消品提升,進而帶動市場消費力度;此外,新能源汽車增速依然可期,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出口給市場帶來新生機,令聚丙烯市場有一定快速發展空間。
對當下出口較弱的看法:
主要還是東南亞近些年上產能也比較多,再加上目前我們面臨的一些國際地緣政治影響,導致國內出口東南亞及海外的銷售量不及預期。
對聚丙烯市場整體看法:
目前市場仍然體現出強預期,弱現實,需求從復蘇到增長還是會有一個過程。聚丙烯新增產能非常大,整個市場供需逐步偏向過剩狀態。如果未來油價過百,煉化洗牌進度將會進一步加快。
2
企業B:安徽某民營石化企業
企業簡介:
企業于2004年成立,主要從事塑料包裝產品及相關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塑料編織袋、方底閥口袋、FFS重包裝膜袋及聚丙烯粉料等。
新產能投放情況:
該企業計劃6-7月新上一套外采丙烯的產能,5月份估計能中交,包括15萬噸粉料+15萬噸粒料,粒料全部外銷,產品后期會以小眾、高端為主。
已有產能運行情況:
已有粉料裝置設計產能10萬噸/年,但由于政策原因只開了一套5萬噸/年的裝置(目前負荷8成,自用為主),另一套一直未開車。
運營情況:
目前雖然開工尚可,但是產成品訂單不如往年(相比同行還是不錯,下游很多都是大企業,訂單相對有保障),利潤越來越薄(主要產成品的毛利率前兩年能達到30%,今年也就10%出頭),原材料庫存目前是3-5天的量,產成品庫存差不多也是3-5天的量。出廠量目前是產量的80-90%左右,這兩年以來產品外銷越來越困難(東南亞產品競爭+地緣政治影響),目前約8成的產品都是內銷。
對聚丙烯市場看法:
目前行業越來越卷,利潤越來越薄,公司為了應對現貨壓力,對沖虧損,也成立了兩個期貨團隊,分布在上海和杭州,期貨團隊給的建議是現在比較差,預計3.20號左右會有上漲,09會成為升水合約。了解到的同行目前庫存普遍不低,而且訂單較差,部分同行產成品庫存高達20天,訂單只有3-5天,稍好一點的也就7-10天。
3
企業C:江蘇某PDH企業
企業簡介:
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15日,注冊地位于泰興市。項目投資約100億元,占地900多畝,計劃建設2*60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設施。
新產能投放情況:
1期60萬噸PDH裝置預計4月投產,公司沒有配套的下游,園區有配套下游,包括丙烯酸工廠,PO工廠等,通過管道就可以輸送,園區客戶預計就能消化50%的丙烯,其余50%計劃以車貨的形式外銷。
原料來源:
LPG全部來自中東,60-70%的量以長協形式采購,其余以現貨形式采購。
公司目前困境:
有富裕的氫氣白白燒掉,因為儲運的問題又無法外銷到較遠省份,希望未來2期的聚丙烯產能能消化掉過剩氫氣。
對聚丙烯市場看法:
因為大投產的問題對聚丙烯不樂觀,生產即虧損,需求肯定是匹配不了產能的。公司之前也在考慮2期還要不要上聚丙烯產能,但因為園區內限制同業競爭的要求及其他方面的考量,眼下還是決定保留2期上聚丙烯的計劃。
4
企業D:江蘇某MTO企業
企業簡介:
公司成立于2011年11月16日,是一家外商獨資企業,采用英力士技術,主要以甲醇為原料,生產及銷售乙烯、丙烯和聚丙烯等產品。PP設計能力30萬噸,目前主要產品是S1003。
企業復工情況:
企業于22年11月份復工復產,之前停了5年(17年中交,試生產過半年),選擇復工一方面有股東方資產變現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取證不易,所以決定重新試生產。本來21年就想著復工,但江蘇對于一些長停企業重新運行會以新建企業的標準要求,所以因為各種審批和驗收推遲到22年才復工。
企業運行情況:
目前沒有滿負荷生產,主要還是經濟效益方面的原因,現階段主要還是生產S1003,未來可能會考慮切換3熔指的低融共聚。銷售區域集中在華東,銷售半徑大概是100-150公里。銷量大部分以長協(周定價)為主,小部分外銷(日定價),基本都是賣給貿易商,直銷很少。
對聚丙烯市場看法:
MTO現在經營困難,要想解決問題,只能抓源頭,再往前端解決甲醇、煤炭資源的問題,通過擁有原材料來解決。雖然近期成交比春節前后要好,但是聚丙烯黃金期已經過去,未來可能只能通過行業洗牌或者增加出口來排解國內過剩的壓力。目前企業月度產量大概在2萬噸,除非市場出貨明顯好轉,不然不會提太高負荷,甚至可能會進一步降到1.7-1.8萬噸。
(文章來源:中糧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