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日調研回歸:
【東亞視點】油脂調研進行時:第一日
【東亞視點】油脂調研進行時:第二日
(資料圖)
第三日調研:
A:廣西某貿易公司
企業簡介:是一家經營進口飼料原料的貿易企業,公司擁有自主進出口權,長期致力于中國農牧業的發展。公司經營的飼料原料進口產品主要有美國DDGS、加籽菜粕、魚粉、薯、椰子粕、棕櫚粕等,并與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泰國、秘魯、智利等國際實力雄厚的飼料原料貿易公司和原料生產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2023年,公司銷售量預計超過100萬噸,主要產品菜籽粕2018-2022年銷售量每年超過50萬噸,現貨銷售名列行業前茅,合作企業近2000家。
從該企業了解到當前的粕類市場情況如下:
粕類市場整體因大供應短期仍持悲觀態度,4月初市場存壓較大,上游和下游持續虧損,市場備貨周期縮短,終端拿貨意愿不積極。
豆粕當前蛋白含量為43;菜粕蛋白含量自2021年加籽干旱減產后,蛋白提高到39(顆粒粕甚至高于40),除21/22年度的菜系的供應矛盾外,該點也成為m-rm2205價格持續縮小的原因。
22/23年度的進口菜籽壓榨的菜粕雖然仍為高蛋白,但隨著22/23年度前期菜籽榨利順掛、葵粕進口激增、顆粒粕允許交割以及菜粕下游對高蛋白菜粕利用率低等因素,m-rm2301合約價差持續擴大,菜粕性價比優勢明顯。在傳統水產淡季背景下,菜粕在禽料鴨料中的添加比例增加,菜粕提貨量較往年表現十分亮眼。當前豆菜粕價差處于震蕩區間,短期05價差需重點去關注國內粕類供需情況。
由于體量因素,菜粕難有自己單邊獨立行情,菜粕自身供需或成為價差較為重要因素。22/23年加菜籽買量約490萬噸,由于中國需求強勁,加拿大菜籽可出口量僅約160萬噸,菜籽于6月后到港量或偏低(澳籽是否可為不可控因素)。從遠期來看,大豆和菜籽榨利倒掛,未來供應仍需時間驗證。
從水產養殖的角度來看,由于疫情因素影響,12月后存塘增量明顯,水產養殖持續虧損,普水魚養殖或因此減少(該企業估計減少15-20%);但或隨著消費水平逐漸提升,海水魚和高端魚或需求增量,特水料用量或增加(一般不用菜粕)。
當前菜粕和葵粕屬于競品,葵粕和菜粕在鴨料中的添加比例為8%-15%,可替代性較強,終端隨價差呈現不同的購買力度。當前葵粕月度消費量20w+,處于較高水平,單邊跟隨成本和其他蛋白粕。
企業觀點:
基差:菜粕4-7月最低基差為華東09+100(進口成本支撐);廣東0;廣西-50/-60.
價差:m-rm05于3月區間或處于700-750,m-rm09于760-780區間可縮小
B:東莞市某公司
企業簡介:B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食品、農業、金融和工業產品及服務。中國的業務包括谷物油籽價值鏈、動物營養、動物蛋白、食品配料與應用、特種配料及營養、金融及風險管理、物流以及商業貿易等。公司主要從事開發、生產和銷售蛋白飼料(豆粕)及大豆深加工過程中派生的相關產品和附屬產品等,并提供上述產品的市場及技術咨詢服務。
*該油廠屬于執行油廠,無自主頭寸權利,買船、定價以及銷售任務由總部決策后執行。
企業自身情況:
該企業擁有兩條大豆壓榨線,日產能為2000+3000噸/天,年均大豆壓榨量為160萬噸。該企業主要經營品種為豆油、豆粕、棕櫚,擁有精煉和分提能力。
該企業豆油年均產量為30w+噸;棕櫚油以自用為主,約3-10w噸。當前該油廠4月豆油合同已銷售完畢,因下游購買力度較差,4月預計開機率為60%。
企業視角了解市場:
利潤倒掛且國內棕櫚油處于高庫存背景下,中國棕櫚油4-5月買船(加3月到港)不足20條。當前廣東6-9月的豆油銷售進度十分緩慢,市場情緒較為悲觀。
(文章來源:上海東亞期貨有限公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