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5月9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就氧化鋁期貨合約和相關業務規則公開征求意見。氧化鋁期貨上市的步伐或正在臨近,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正推出《鋁鏈條產融結合新拓展:氧化鋁期貨上市系列報告》。本篇為該系列報告第三篇,重點基于山西氧化鋁產業調研梳理,提煉行業格局問題。
山西作為國內相對高成本的主產區,是對國內氧化鋁供給側形成邊際影響的關鍵區域,當地生產及市場流通情況是氧化鋁定價中的重要變量。通過本次山西調研,我們認為可以重點提煉出3個結論:
1、山西氧化鋁的產能具備一定剛性,短期產能存續的韌性或超預期。“西退東進”的產能格局是中國氧化鋁行業在過去幾年內生性的自驅選擇,然而行業進化行至今日,山西產能之所以能夠重新回到1900萬噸產能量級且連續兩年持穩在該產能中樞,我們認為當地企業各自所擁有的差異化稟賦——運輸、人工、資源等,使其相較國內其他產區擁有了相對的競爭優勢,也對其固有的劣勢形成了部分的對沖,這或許是山西產能持續保有生命力的關鍵所在,至少目前來看是如此。
2、氧化鋁的成本看堿臉色。堿價是影響氧化鋁生產綜合成本的關鍵,且其與鋁土礦的消耗量、用礦成本會形成聯動效應,因此燒堿實際對氧化鋁生產成本的影響比重可達60%左右(即燒堿+鋁土礦合計成本占比)。在低堿價的市場格局中,更依賴國產礦的內陸氧化鋁產區例如山西,就有可能獲得喘息生存的空間,且這段空間的持續性或有韌性。在當前高產量、低需求、高庫存的格局中,燒堿的價格趨勢恐仍偏弱。歷史上看,堿價與山西氧化鋁完全成本的走勢比較一致,在堿價趨勢性走低的格局中,山西氧化鋁成本幾乎也能獲得同步的下降。截至今年4月,山西氧化鋁尚有約200元/噸的生產盈利。
3、區域間物流路徑的改變——“南貨北運”,我們認為有可能是在中長期的時間范疇內更會沖擊到山西產能的重要變量。中國電解鋁產能向以云南為代表的西南產區的轉移可能已在接近尾聲,而這對國內氧化鋁產能格局的外溢影響將是:氧化鋁“南貨北運”的模式或漸有興起之勢,在更低成本的產能擠占下,山西氧化鋁產能恐有遠慮。
整體而言,山西氧化鋁產能暫無近憂,但有遠慮,全行業的產能結構優化仍在路上。待氧化鋁期貨上市之后,當期貨工具為中國的鋁實體產業更好地管理經營風險的同時,我們相信氧化鋁期貨也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正向的外部效應,更有效地幫助產業鏈上下游實現利潤的合理分配,同時進一步提升行業運行效率和資源優化,驅動中國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