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妙筆生花
——賞讀陳持平先生丙烯畫作
文/周年春
賞讀陳持平的丙烯繪畫作品,我們總能被他飽滿的畫面、酣暢的色彩所吸引,被其豐富的作品情感所打動。從作品中不難發現,陳持平是一位極其注重從生活中發掘藝術靈感的藝術家,其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生命的美好,運用絢爛的色彩和傳神的畫筆捕捉瞬間的生命流動和情緒激蕩,以詩意的色彩和熱烈的情感表現自然的大美。
丙烯畫的表現力介于油畫和水彩之間,既有著東方水墨造型藝術的生動神韻,又融合西方繪畫色彩、光影、空間藝術的寫實表現。陳持平在色彩的運用和對自然物象的表達上有獨特的見解,在墨彩的過渡和色調的組合上更有鮮明的情感個性。如《春在枝頭已十分》《瑞雪》《春江花月夜》等作品表現自然物象變幻無窮的作品,通過冷暖色調表現出不同的感情意象和生命精神。還有《山》《請給我一雙翅膀》等作品用有限的顏色,營造豐富的自然色彩感和統一協調的畫面架構,從而形成明朗、清晰、通透的生活組成,賦予畫面鮮活的生機感。
色彩既真實再現了自然對象,又創造出富有詩意想象的意境,亦或稱之為幻覺空間。陳持平在丙烯畫的創作中充分考慮到人們對色彩的視覺感知和情感寄托,創作出風格獨特、情趣高雅的藝術作品。他的作品《山》充分發揮了丙烯顏料畫與媒介的表現性,或干或濕,以色彩為形,以水為勢,形成飽滿、濃重、鮮潤的筆觸效果,造型意象自然傳神,畫面神韻相得益彰,體現出畫家對客觀物象的體察和感悟,以及畫家由此產生的強烈情感表達。紫色、靛藍、天藍、粉色,還有黑白灰等不同的色彩,在水的潤澤、沖染、調和中,呈現出夢幻的天空氣象和山色的生動。冷暖色之間既互相映襯,又對比鮮明,與水色融合過渡自然,生出無限的朦朧意境。
再如作品《春江花月夜》以濃重的黑色表現夜的情境,用白色勾畫出月夜下水面的光亮和鏡面效果,黑白交融對比之間以淡墨綠色過渡,展現出水墨氤氳的氣象。畫面中黑與白的明暗分布,濃淡交錯更是將春江、月下這樣幽美恬靜的意境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作品《請給我一雙翅膀》中,明媚的藍色調筆觸隨心所欲,畫出漫天云卷云舒之狀,大雁列隊飛過高山,美好的生命精神在陳持平的筆下具象化,層巒疊嶂的山峰泛著盈盈綠意,生機勃發。無論是畫面的構圖,還是造景,畫家都通過對色彩、光影的把握,帶給我們浪漫的神思。可見繪畫藝術中的情感傳遞和表達是不分中西、不分畫種的,繪畫因情而生亦因畫生情,引出人生無限遐想。
陳持平的《再別康橋》《牧童遙指杏花村》《松下問童子》等三幅作品,用飽滿的色彩和熱忱的情感將詩意場景通過筆觸恣意潑染揮灑。畫面從詩人的詩情中巧妙而來,讓觀者的想象和美好愿景通過色彩的碰撞及融合直觀地呈現出來。
《請給我一雙翅膀》 丙烯畫布 91cmX72.7cm 2019年
可以看到,陳持平的繪畫往往選取生活一角,加以藝術的提煉和加工,賦予高昂的時代風貌和進取精神,使其丙烯畫既立足生活之源,又呈現出高于生活的藝術形態。筆墨當隨時代——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繪畫的審美追求不能僅以簡單的色彩為滿足,更要求繪畫者以豐富情感表達生命物象,進而生出筆墨、色彩千變萬化的意趣。顯而易見,陳持平就是這樣一位極具個性和情感的藝術家。他通過對生活的深入了解,對藝術形態的深刻研究,對生命主體的感悟,創作出時代特色鮮明的繪畫佳作。
藝術家簡介:
陳持平,1953年生,祖籍福建仙游。其擅長丙烯畫,兼攻篆書、草書,尤其喜好草書。祖父陳開泉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南京藝術學院前身)國畫組畢業的藝術家,系劉海粟的得意門生。父親陳祖儒是一位書法家,自幼得家傳作畫習字。陳持平現為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其畫作具有大膽奔放、熱情如火的特點,充滿動態之美。作品被《中國文化報》《文化月刊》《藝術市場》《中國藝術》《中華英才》等報刊刊登發表,并被新華網、中華網、搜狐網等平臺報道。2023年1月,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陳持平丙烯畫作品選》;2023年9月,團結出版社出版陳持平編著的《新時代名家畫集》。2023年6月,作品參加由中國女畫家協會、現代工筆畫院主辦的“傳薪·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在北京炎黃藝術館展出。
《春在枝頭已十分》 丙烯畫布 91cmX72.7cm 2019年
《山》 丙烯畫布 72.7cmX60.6cm 2019年
《再別康橋》 丙烯畫布 91cmX72.5cm 2019年
《牧童遙指杏花村》 丙烯畫布 91cmX72.7cm 2019年
《春江花月夜》 丙烯畫布 91cmX72.5cm 2024年
《松下問童子》 丙烯畫布 91cmX72.7cm 2021年
《瑞雪》 丙烯畫布 116.7cmX91cm 2019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