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僅是我們每日所需,更是世界聯結的紐帶。當全球每10個人中就有1人在與饑餓作斗爭時,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對我們糧食系統的反思。聯合國的第二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承諾在2030年帶領世界終止饑餓;迄今為止,世界仍在為這個目標努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作為全球糧食安全領域的權威機構,一直致力于推動糧食系統的改革和可持續發展。而世界糧食論壇(World Food Forum, WFF)作為FAO旗下的重要平臺,自2021年創辦以來,便承載著匯聚全球智慧,共同探索糧食安全解決方案的重任。從最初的成立,WFF便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務實的行動,推進了多項糧食安全項目的實施,為全球糧食系統的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步入2024年,WFF以“眾享營養美食,糧安天下,惠澤未來(Good for all, for today and tomorrow)”為主題,進一步為改善食物系統的初衷出力。這一主題不僅強調了糧食安全的全面性和可持續性,更凸顯了本次活動對于未來糧食系統的深遠考量。它要求我們在保障當前糧食安全的同時,也要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確保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糧食安全的福祉。為實現在這一宏大的目標,WFF聚焦出了三個緊密相連的子話題:青年行動、科學與創新和投資。青年是未來的塑造者,同樣也是推動糧食系統變革的重要力量。WFF通過全球青年行動計劃,旨在激發青年的創造力與責任感,讓他們成為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貢獻者。科學與創新是突破現狀的唯一途徑,則也是應對糧食生產挑戰的核心。
良食基金作為中國推動食物系統可持續轉型的先鋒公益組織,在此次論壇中表現卓越,多項內容引發強烈關注,成為大會現場的一大亮點。在論壇旗艦活動邊會——文化角(Culture Corner)上,良食正式發布了精心策劃的《星球可持續菜譜書》。該書凝聚了良食核心理念,集合“良食百人青年計劃”中的青年代表、中國頂尖生態大廚及農場的智慧結晶。良食生態大廚李巖、阿軍、張祎、梓萱、睿子、曹黃平等通過“食古、食境、食時、食養、食真、食趣”六個主題,深入分享了中國東方飲食的智慧,生動展示了如何在現代飲食環境中踐行“東方膳食模式”的可持續性?,F場,青年代表不僅展示了精美菜肴,還分享了大廚們背后的故事,解讀每道菜蘊含的文化背景與創作理念,激發各國青年挖掘本土可持續健康飲食文化與實踐,有力推動了世界糧食論壇主題的實現。
良食《星球可持續菜譜書》突破了可持續飲食概念化的局限,將中國地方特色、生態食材、傳統烹飪技藝與現代可持續理念完美融合,為全球飲食模式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范例。書中菜品由來自中國各地的大廚精心打造,他們巧妙融合新鮮食材的自然風味、古老飲食文化傳承與現代健康飲食需求,呈現出獨特的飲食體驗。這些菜品不僅彰顯了“東方膳食模式”在現代飲食中的可行性,更承載了深厚的地方智慧與文化底蘊,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在食物系統變革中的創新力量,為全球飲食變革帶來新的啟示。
除發布菜譜書外,良食在現場還展示了一系列豐富成果。劉曉慧導演的景邁山人類學影像《三個世界》、與央美生態遠見計劃合作的影像《雨林·臘茗》、王澤遠博士等主導的哈薩克食物系統調研成果紛紛亮相。同時,青年創變者黃美萱分享了“稻魚共生”農業實踐案例,李季洺設計的景邁山茶幣也吸引了眾多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良食專家王澤遠博士和劉曉慧、馬夢瑤、李藝泓共同發起的“發酵與可持續發展目標”課題,榮獲“變革性研究挑戰·食物損失與浪費”2024年度獎項。這一殊榮不僅是對良食團隊的高度認可,也進一步彰顯了良食在推動全球食物系統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卓越貢獻。
良食青年代表們在論壇期間積極參與多項活動,與全球青年領袖深度交流,拓展國際視野,加深對全球農食系統變革的理解。他們表示,將繼續肩負使命,為推動可持續生產、健康營養、生態友好和美好生活而努力,為全球食物系統轉型貢獻青年力量。
聯合發起伙伴YPARD青年代表鄧驍上對此次合作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YPARD非常榮幸與良食基金共同主辦此次文化活動,良食基金發布的《星球可持續菜譜書》為推動食物系統變革提供了重要啟示,YPARD期待未來繼續攜手合作,共同賦能青年力量,加速食物系統可持續轉型?!?/p> 良食在世界糧食論壇上的精彩表現,不僅展示了中國在可持續飲食領域的創新實踐和文化底蘊,也為全球食物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智慧,贏得了與會者的廣泛贊譽和高度關注。未來,良食將繼續在全球食物系統轉型之路上砥礪前行,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茅恒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