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打擾一下,我們是志愿者,您對文明城市長效管理有什么意見建議呢?”8月26日,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劉橋鎮第三期黨員統一行動日——“我助文明促先行”志愿服務活動如約而至。
黨建引領,傳遞和美劉橋“最強音”
劉橋鎮全體鎮村黨員干部緊緊圍繞居民群眾所盼所需,讓志愿服務遍地開花,讓文明實踐深入人心,為持續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注入生機與活力。廣覆蓋,宣講接地氣。369名鎮村黨員干部化身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逐戶走進居民的家門,耐心細致地聽取大家對創文工作的意見建議,同時,向居民發放了“南通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文明在劉橋”“鄉風文明應知應會”等宣傳資料,倡議居民從身邊小事做起,規范自身言行,通過實際行動支持并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來。今年以來,劉橋鎮圍繞崇尚節儉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鄰里守望等內容已開展“微宣講”20余次,舉辦移風易俗、道德講堂9場,發放居民公約宣傳頁8000余份,通過“零距離”的入戶宣傳讓文明創建入腦入心。
(資料圖片)
入戶宣傳(通訊員供圖)
講實際,精準服務暖民心。在新中村活動現場,劉橋派出所的民警和協警結合生動典型案例,針對近期多發的“刷單”“冒充領導、熟人”“網絡購物退款”“AI詐騙”等新型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以接地氣的方言、喜聞樂見的方式對轄區群眾宣傳電信網絡詐騙的常見手段。今年以來,劉橋鎮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組建志愿先鋒服務隊21支,開展環境美化、法制宣傳、陽光助殘等行動50余次;開展向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先進典型學習活動,為好人點贊;舉辦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家庭評選表彰。
劉橋鎮黨群局、徐園村黨員干部共同開展“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活動現場,志愿者們手持鋤頭和簸箕等清理工具,沿著河道清理垃圾。今年以來,劉橋鎮聚焦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已舉辦“紅網格”協商議事活動8次,通過開展深入基層、融入群眾,與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把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摸清、找準、解決好。
文明實踐,刷新潔美劉橋“高顏值”
“您好,請把店前的紙箱收進店里。”“請把電動車停入線內。”“請把門前的衛生打掃干凈……”當天上午,劉橋鎮綜合執法局的志愿者們對網格內沿街商戶逐戶走訪,通過政策宣講、文明勸導、發放“門前三包”倡議書的方式,告知商戶們“門前三包”的重要性,提醒大家公共場所注意衛生整潔,做到門前干凈、井然有序,并對店外經營、占道經營等行為予以文明勸導,極大提高了經營戶和沿街居民對“門前三包”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入秋以來,劉橋交警中隊黨員志愿服務隊始終在線,每天都在各路口提醒行人按交通信號燈過馬路,提示機動車按交通信號燈或交警指揮通行,禮讓斑馬線行人;對電動車駕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行駛中隨意接打電話、逆向行駛,以及共享單車亂停放等不文明交通行為耐心勸導,積極倡導文明交通行為,增強群眾交通安全意識。交通文明,是衡量地方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近年來,劉橋鎮交警中隊聚焦群眾關切,不斷優化鎮域交通,持續加大交通秩序治理力度,深入開展文明交通宣傳教育,人們出行文明有序,全鎮共建共治共享文明交通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
由劉橋社區、鎮財政局組成的鎮區志愿者們熱情高漲,面對形形色色的小廣告,志愿者們發揚“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身穿紅馬甲,手持掃把等工具,認真清理小區內路面和街道中的飛線充電、“牛皮癬”小廣告,地面垃圾、雜草、水溝堵塞,不讓“牛皮癬”頑疾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絆腳石”。
垃圾分類,分出大美劉橋“新風尚”
“您好,廚余垃圾不是其他垃圾,是可回收垃圾,應該將其區分投放。”在尹家園村農民集中區智能化垃圾分類亭,黨員志愿者正在耐心地向投放垃圾的居民解釋。居民分類投放垃圾是垃圾分類的第一環節,也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開展“垃圾分類 你我同行”主題宣傳活動,新聯中學黨員志愿者將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發放到黨員和居民手中,同時利用PPT講解垃圾分類的內容,逐一解答居民對垃圾分類提出的疑問,引導大家自覺分類投放垃圾。村老黨員姚阿姨說:“我們黨員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家做好垃圾干濕分類,出門進行干濕投放。”居民們紛紛表示,將從自己做起,從源頭分類,為建設潔凈、文明的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趣味互動,“分”出假日新體驗。“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喝完的飲料瓶屬于什么垃圾嗎?”在長岸村村部暑假課堂上,鎮農社局黨員志愿者以卡通動畫、水彩涂鴉等形式,向孩子們講解什么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的意義以及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在搶答環節,孩子們踴躍發言。此外,黨員志愿者還為孩子們準備了垃圾分類玩偶、益智小玩具、跳繩等禮物,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充滿活力的源泉。”劉橋鎮黨委書記錢亮表示,希望通過開展“黨員統一行動日”系列活動,能夠促使全鎮黨員同志由“我在劉橋”變成“我為劉橋”,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樹立良好作風,推動志愿服務持續深化,真正做到服務全方位、滿意千萬家,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品嘗到創文關愛的“甜”滋味,助力社會精神文明程度顯著提升,和諧美麗的鄉村文明底色更加熠熠生輝。(郭振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