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栽培歷史、產值超4億元、年吸引游客40萬人次……“中國櫻桃之鄉”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產出的大櫻桃品質,在國內首屈一指。
但與山東和遼寧相比,在知名度和經濟效益方面,山海關大櫻桃的差距還是明顯的。如何盡快讓山海關大櫻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力?當地“三箭”齊發,走上強勢“突圍”之路。
產量“擴容”,品質“圈粉”
山海關大櫻桃產業園區整體處于山海關區北部地帶,園區面積3萬畝,受地形地勢影響,種植面積趨于飽和。為確保果品產量、產值穩步增長,“通過實施標準化生產顯著提升優質果品率”成為有效途徑之一。
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占明大櫻桃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勝從事櫻桃種植多年,目前已發展200多名社員,并在6年前就成功注冊了“奉心”牌大櫻桃商標。近些年,他把心思都用在了對農民社員櫻桃種植的專業科技培訓上。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訓班能夠直接引領廣大的大櫻桃種植戶學習先進的操作規程、技術標準,讓社員們不怕果樹再‘生病’。”
張勝說,他們組織的培訓課程貫穿整個櫻桃種植周期,邀請果樹種植大戶、權威專家等來到村子里,在不同階段對出現的不同病蟲害防治等問題進行“一對一”的解答。“效果當然明顯,就比如在櫻桃種植后期出現的果蠅較多問題,目前大多數社員都掌握了如何防治。”
“早在2015年,我們就開始實施農業部‘大櫻桃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項目’,減少農藥投入,提高果品品質。” 山海關區農業局副局長解云彪說。
延長“鏈條”,產業融合
進入6月,山海關區各類大櫻桃采摘園迎來眾多外地游客,鄉村休閑旅游業形式之一的“農家樂”讓大櫻桃與觀光采摘、休閑度假、餐飲娛樂、產品加工等業態融合,使山海關大櫻桃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大櫻桃+”產業體系的打造讓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成為了可能。
山海關櫻韻大櫻桃精品示范基地經理朱海洋曾在國外留學4年,畢業后回到家鄉,致力于大櫻桃產業發展。
據了解,櫻韻大櫻桃精品示范基地不僅僅是河北省100個現代農業精品園區之一,“櫻韻”二字在當地也是高品質櫻桃酒的代名詞。作為秦皇島首家櫻桃深加工企業,朱海洋一手打造的櫻韻酒業目前已具備年產200噸各類櫻桃酒的規模。
“未來的創業藍圖是建立集櫻桃酒釀造、文化展覽、櫻桃生態觀光旅游、高品質櫻桃種植銷售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特色櫻桃酒莊,依托山海關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把櫻韻品牌推向全國。”
當地依托櫻韻酒業有限公司,聯合燕山大學、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北京化工大學秦皇島環渤海生物產業研究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等多家單位,組建了河北(秦皇島)櫻桃產業技術研究院,提高精深加工轉化能力,強化產業品牌建設,促進大櫻桃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朝在樹尖,暮到舌尖
“提檔升級、邁向高端”成為了山海關大櫻桃產業的下一階段發展方向。近幾年,當地通過舉辦櫻桃推介會、電商培訓等多種途徑,提高山海關大櫻桃的知名度。
走進秦皇島市大櫻桃產業協會會長、天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蔡德寬的櫻桃園,里面分外熱鬧,果農們忙著挑選優質果品打包,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們將一箱箱大櫻桃快速搬運到車上,蔡德寬的女兒在一旁認真清點數目與賬單……
“我們現在的銷售渠道比較多,電商這兩年發展比較快,像我女兒在網上賣大櫻桃,今天賣出了將近200斤,今天全部要發走。” 蔡德寬說,從樹尖到舌尖,只需要48小時。
“2019年至今,連續召開兩屆大櫻桃推介會并申請大櫻桃地理標識,同時分別跟京東、郵政等企業就大櫻桃銷售進行合作,特別是疫情期間,通過組織電商培訓、農產品網絡銷售大賽、直播帶貨等手段使山海關區大櫻桃銷量連年增長。”據山海關區商務局副局長李博介紹,未來將加大力度推動農村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讓山海關特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快速走向城市餐桌,切實改變農產品出村進城的傳統模式,為農民帶來致富機會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
思之深,行之遠。“三箭”齊發,實現強勢“突圍之路”。直面競爭,對于山海關大櫻桃來說,政府搭臺,企業聯動,助推自身科技創新,成為未來重要的趨勢和生態。(記者 鄭佳洵 李麗鈞 張建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