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盛夏,行駛在河北雄安新區的土地上,雨后晴空,天高地闊,公路兩側,萬物生長。
“2017年5月我初來乍到,這邊還是一片荒地。”汽車緩緩停在秀林驛站前,楊利全大步走向我們,“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四年一晃就過去了。”
風起,幼林搖曳,綠意蕩漾,像是在印證他的話。
楊利全,中國鐵建華北區域雄安總部黨工委書記、總經理,中鐵建河北雄安城市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與雄安有關的長長頭銜,跟著這個人一起,見證了雄安新區從0到1,從無到有,從一洼平地到壯美畫卷的巨變。
“常常是,今天一棟樓剛建到四層,過幾天再去,六層就起來了。”這讓楊利全十分感慨,也格外振奮,“只有在這塊土地上,你才能體會到,時間究竟意味著什么。” 時間一天天流逝,帶來了超41萬畝的千年秀林,帶來了“全域Ⅳ類,局部Ⅲ類”的白洋淀水質,帶來了連通八方的“四縱三橫”骨干交通網絡,帶來了雄姿勃發的雄安高鐵站站房,帶來了900多棟待入住的安置住宅房,帶來了氣勢恢宏的地下世界,綜合管廊……
“新區在變,我們鐵建的項目也越來越多樣化。”作為宏偉藍圖上的初代“雄漂”,楊利全幾乎參與了雄安各個方面的建設,“目前我們在雄安完工了60多個項目,還有38個在建項目,已經從單一工程總包,發展為規劃、設計、投資、金融、城市運營等全產業鏈布局。”
而在四年前,這些都是他無法想象的。
那會兒,楊利全正奔忙在京張高鐵項目上。一紙調令讓他迅速變軌,奔赴雄安。
帶著對新區的期待,帶著未能參與建設深圳經濟特區、浦東新區的遺憾,楊利全拎著行李箱來到雄安,生活不便、工期緊張,這些都不是問題。與新區進行工作對接、到施工現場查看工作進展、制定方案、協調各環節……他的會議記錄本上,記錄著每天滿滿當當的工作,“這就是雄安節奏!”
2019年,雄安新區轉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楊利全身邊的雄安建設者更多了,從日出到日落,從白晝到深夜,他和“戰友們”見過新區24小時的模樣,也體驗到新區規劃項目從無到有、從紙上到地上的“震撼”。
雄安新區人更多,天更藍,地更綠。
“要是用幾個詞來表達這里的變化,那就是:人更多,天更藍,地更綠,城市更有活力,一座現代化新城正拔地而起。”
忙忙碌碌的楊利全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名“老兵”,中國鐵建的前身是鐵道兵,自己則是新區的一名老兵。“我們這代人有幸趕上了歷史機遇,只要國家需要,我這個‘老兵’會在雄安一直干下去!”(記者 許艷艷 趙嬌瑩 馮碩 宋宇星 郭晶璇)